放射科视角下的肺炎:影像诊断与防治要点
供稿:本站编辑 发布时间:2025-06-30 浏览量:5次

肺炎是威胁人类健康的常见疾病,尤其在儿童和老年人中高发。放射科检查如同医生的“透视眼”,能帮助快速发现病变、判断病情。了解肺炎的影像学特征和检查要点,有助于患者更好地配合诊断与治疗。

一、什么是肺炎?

肺炎是由细菌、病毒、支原体等病原体引起的肺部感染性疾病,也可能因理化因素或过敏反应导致。发病时,患者常出现发热、咳嗽、咳痰、呼吸困难等症状。若不及时治疗,可能引发呼吸衰竭、败血症等严重并发症。病原体入侵肺部后,会导致肺泡和肺间质炎症,引发渗出、实变等病理改变,而这些变化能通过放射科检查清晰呈现。

二、放射科如何诊断肺炎?

1. X光胸片:初筛的首选

X光胸片是肺炎检查的基础手段,操作简便、价格低廉。典型肺炎在胸片上表现为肺内斑片状、片状高密度影,边缘模糊,多分布于肺叶或肺段。例如,大叶性肺炎常累及整个肺叶,呈现大片致密影;支气管肺炎则表现为沿支气管分布的小片状影。但X光对细微病变或位于隐蔽部位的病灶容易漏诊,且无法区分病原体类型。

2. CT检查:精准诊断的关键

CT检查分辨率更高,能发现X光难以识别的微小病变,如磨玻璃影、小叶中心结节等,还能清晰显示病变范围、密度及与周围组织的关系。病毒性肺炎在CT上多表现为双肺多发磨玻璃影,呈“地图样”分布;支原体肺炎常见肺内网格状影、树芽征;细菌性肺炎则可能出现实变伴支气管充气征。此外,CT还可帮助鉴别肺炎与其他肺部疾病(如肺癌、肺结核),评估治疗效果。

3. 其他检查

• MRI:对软组织分辨率高,但因检查时间长、费用高,肺炎诊断中应用较少,仅用于特殊病例。

• 超声:适用于儿童或重症患者床旁检查,可发现胸腔积液及部分实变病灶,但对深部肺组织显示不佳。

三、肺炎检查的注意事项

• 检查前:去除胸部金属物品(如项链、内衣钢圈),避免伪影干扰;主动告知医生过敏史、基础疾病及用药情况。

• 检查中:配合技师指令,如吸气、屏气,确保图像清晰;婴幼儿或无法配合者需家属协助固定体位。

• 检查后:等待报告期间,若症状加重应及时告知医生;孕妇需谨慎选择放射性检查(如X光、CT),必要时做好腹部铅防护。

四、肺炎的预防与日常护理

• 疫苗接种:儿童接种肺炎球菌疫苗、流感疫苗;老年人及高危人群定期接种肺炎疫苗。

• 生活习惯:保持室内通风,避免受凉、过度劳累;戒烟限酒,加强锻炼,提升免疫力。

• 高危人群防护:慢性病患者(如糖尿病、心脏病)、免疫力低下者应减少前往人员密集场所,必要时佩戴口罩。

放射科检查是肺炎诊断的“重要武器”,通过精准识别肺部病变,为治疗方案提供关键依据。了解这些知识,既能帮助患者消除对检查的顾虑,也能提升肺炎的防治意识,守护呼吸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