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我”成为“她”,护士沉浸式体验压疮患者的心路历程
供稿:本站编辑 发布时间:2025-07-14 浏览量:82次

在医院的长廊里,洁白的墙壁与忙碌的身影交织成日常的画卷。为响应护士长提出的“提升护士同理心、增强护患沟通、优化护理流程、促进团队合作”的号召,我做出了一个特别的决定——脱下熟悉的护士服,换上病号服,以患者的视角去感受这一方小小的病房天地。此刻,我化身为一位“长期卧床、无法自理的高龄压疮老人”,开启了这段特殊的体验之旅。

按照活动要求,我给自己的背部和臀部贴上模拟压疮的道具,那些粗糙的质感、隐隐的痛感,瞬间让我有些不适应。刚想坐起来,就感觉背部传来一阵“拉扯”,每一个动作都变得小心翼翼,仿佛稍有不慎就会让“伤口”裂开。躺到病床上,新奇感还未消散,就迎来了第一次护理操作。年轻的护士推着护理车走进病房,她的动作熟练却稍显匆忙。当她为我翻身检查压疮时,尽管我知道她是专业的,但还是忍不住因为动作幅度稍大而发出了一声轻呼。护士愣了一下,赶忙轻声道歉,可我心里还是泛起了一丝委屈。那一刻,我突然意识到,平日里我们在执行操作时,即便再熟练,如果忽略了患者细微的感受,也可能给他们带来不必要的痛苦和不安。

接下来的几个小时,孤独感如潮水般慢慢将我淹没。由于设定为“无法自理”,我只能静静地躺在床上,看着天花板上的顶灯发呆,感受身体被禁锢的绝望。想喝水,却没办法自己伸手够到;身上有些痒,也只能默默忍受。每一次想要寻求帮助,都要等护士查房的时候才有机会开口。这让我深切体会到那些长期卧床患者内心的无奈与无助,他们不仅要承受身体上的病痛,还要面对精神上的折磨。

午饭时间,护工把饭菜送到床边。望着那简单的几样菜品,我并没有什么食欲。这时我才想到,对于这些长期住院的患者来说,每天千篇一律的饭菜或许也是一种煎熬。如果能多花些心思了解他们的口味,协调提供更合心意的食物,也许能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他们的心情和营养状况。

因为长时间保持一个姿势,臀部的“压疮”开始抗议,每挪动一下都钻心地疼。吃饭时,我不得不频繁调整坐姿,可换来的只是短暂的缓解。我意识到,对于真正的压疮患者来说,一顿饭可能就是一场巨大的折磨。

下午,医生过来查房,为了看清我的伤口,我不得不掀开衣服。我感觉自己仿佛成了一个供人研究的标本,毫无隐私可言。这不禁让我反思,在日常工作中,我们是否也常常因为专注于诊断和治疗,而忽视了患者的尊严和隐私?

夜幕降临,病房里安静下来,只有仪器发出的微弱声响。一天的体验即将结束,本以为能睡个好觉,可压疮的疼痛却如影随形,让我翻来覆去难以入眠。我开始理解,为什么有些患者会因为疼痛而整夜失眠,情绪低落。我们在护理过程中,除了关注身体上的伤痛,更应该关注他们的心理状态,给予他们足够的关心和安慰。

这短短一天,我经历了身体的不适、精神的孤独、被忽视的委屈以及隐私被侵犯的尴尬。仅仅一天的体验,就让我如此痛苦不堪,而那些真正的压疮失能老人,却要日复一日地承受这样的折磨。这些看似微不足道的细节,却实实在在地影响着患者的就医体验。

当清晨的第一缕阳光洒进病房,我迫不及待地脱下病号服,重新穿上了护士服。这次特殊的体验,让我对护士这份职业有了全新的认识。同理心不再是一个空洞的词汇,而是需要我们在每一个护理操作、每一次沟通交流、每一个决策中去践行。

回到工作岗位,我深知自己肩负的责任更加重大。我会更加注重操作时的轻柔与细致,多花时间倾听患者的心声,关心他们的饮食喜好,尊重他们的隐私。我也会积极与同事们分享这次体验,共同努力优化护理流程,让每一位患者都能在我们的悉心照料下感受到温暖与关怀。这次成为“她”的经历,将永远铭刻在我心中,激励我成为一名更有温度、更专业的护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