便血竟然是肠子“卒中”了
供稿: 发布时间:2019-09-23 浏览量:2298次

家住武昌区白沙洲的吴阿姨,今年50多岁了,平常有点高血压,但没有什么不舒服,就也没怎么管它。但最近1周吴阿姨老是有点下腹隐隐作痛,尤其吃了东西后,腹痛后又便了点鲜血,腹痛竟又好了,一直以为是痔疮,也就没当回事;近2天,阿姨感觉腹痛加重了,且一直便血,用了痔疮膏也不见效,在儿子督促下来到武汉市第三医院消化内科,接诊的黄敏医生给吴阿姨安排了肠镜,结果发左侧大肠充血水肿伴少许糜烂,考虑缺血性结肠炎,也就是肠“卒中”,经过禁食、抗炎、补液等治疗后,吴阿姨腹痛、便血不久后就痊愈了。并且反复和吴阿姨交待,一定要控制好血压。

    消化内科黄敏医生介绍,不少中老年人便点血就以为是痔疮,其实不然,部分中老年人往往有高血压病、糖尿病、冠心病、心律失常等基础疾病,大众都知道这些疾病如果控制不好,常此以往就会对心脑肾等重要脏器造成影响,比如脑卒中,但其实对肠子也会有影响,比如缺血性肠病,它是肠道血液供应不足或回流受阻致肠壁缺氧损伤所引起的急性或慢性炎症性病变,好发于50岁以上的中老年人,多有动脉硬化相关疾病为基础,多以腹痛、便血、腹泻等症状多见,但因缺血的程度和病变发展阶段不同而表现不一致,部分患者病情较轻,存在自限性,1-2周即可痊愈,但也有少数表现为急性肠系膜缺血,症状就较重,病情进展快,可导致肠梗阻及肠穿孔,它和急性心梗、急性脑梗死,有着类似的危险性,有一定死亡率,一经发现,应争取尽早手术。因此,有心脑血管疾病疾的中老年人,若存在腹痛、腹泻、便血、恶心呕吐等症状时应及时就诊,早诊断早治疗,以免错过最佳治疗时机,并监测且控制好血压、血糖等,以免加速动脉粥样硬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