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人们经济水平提高,饮食结构也越来越精细化,生活节奏的加快,让越来越多体面的我们逐渐出现便秘的难言之隐。另外,随着人口老龄化,老年便秘群体也逐渐壮大,那么我们怎么才能恰到好处地缓解这份苦恼呢?
谈来判断了。所以,当突然或逐渐出现“便秘”时,我们应当先去找医生进行专业判断,排除一下间接性便秘的疾病。排除以上因素后,我们就可以专心关注怎么调节自己的功能性便秘了。
关于排便这件事,正常人排便次数多为2-3次/天,少为3-4次/周;正常大便是黄软成型的。所以,偶尔一天没有正常排便并不一定是便秘,可能与进食量等多种因素有关。那么,准确地诊断便秘的条件是什么呢?第一:排便困难,也就是指排便费力、排出困难、肛门直肠堵塞感、排便不尽感、排便费时以及需手法辅助排便;第二:排便次数<3次/周;以上两个条件至少满足一种就可以诊断为便秘了,如果这种情况持续存在时间≥6个月,则可以诊断为慢性便秘。
那么,对于偶尔出现的一次便秘,我们该怎么办呢?
生活中很多人反馈,一些特殊饮食可以缓解他们的便秘,例如进食火龙果、西梅、香蕉、蚕豆、咖啡、酸奶等食物,一些蔬菜水果等含有较多可发酵的膳食纤维,有的饮品则可以刺激肠道蠕动,从而促进排便;如果你也有属于自己敏感的食物处方,大可放心在便秘的时候吃起来。
如果特殊食物效果不明显,这个时候我们就要借助药物来促进排便了。而随着中老年的慢性便秘患者群体越来越庞大,辅助排便药物的使用也非常广泛了。
谈及通便药,相信大家最耳熟能详的就是开塞露了,这是一种肠道润滑剂,通过润滑并刺激肠壁,软化粪便,从而促进排便;适用于粪便干结、粪便嵌塞患者临时使用,但是,对于一些老年人使用的时候要注意,要避免用力排便,防止出现肛裂或者脱肛;另外,长期使用开塞露可能会导致结直肠的敏感度下降,所以推荐间断使用,可以配合其他通便方法联合治疗。
第二类通便药民众也使用广泛,那就是刺激性泻药,包括番泻叶、芦荟、大黄、酚酞、比沙可啶等。这类药物是通过刺激结肠粘膜的感觉神经末梢,从而增强肠道蠕动和肠道分泌的泻药。对于其他药物治疗效果欠佳的顽固便秘往往能起到不错的效果,但是仍然要注意,长期连续使用这一类药物,会导致肠神经损伤、结肠黑变等问题,因此建议短期、间断服用。
第三类通便药就是渗透性泻药了,常见的有乳果糖、甘露醇、聚乙二醇散等,这些药物基本不被肠道吸收,药物在肠腔里面可以促进水和电解质分泌,从而降低粪便硬度,增加粪便体积,促进肠道蠕动;一般情况下,根据药物说明书的用法,同时适当多一点饮水,能够改善轻中度便秘,且这一类药物因不吸收入血,不会对血糖、血脂等代谢产生影响;乳果糖在肠腔中发酵,还可以调节老年人的肠道菌群组成。但是我们仍然要注意,当使用过程中出现腹泻,一定要及时减量甚至停药,否则大量腹泻容易导致电解质紊乱出现严重后果。
第四类通便药就是容积性泻药,它可以通过留住粪便中的水分,增加粪便含水量及体积,促进肠道蠕动从而达到通便的效果。例如非比麸、聚卡波非钙等,这类药物也需要饮足够量的水才能达到最佳效果。
第五类通便药就是促胃肠动力药物,例如普芦卡必利,这类药物可以作用于肠道平滑肌,增加肠道动力,对于慢传输型便秘有较好的效果,例如长期卧床的患者、成年女性患者通过轻泻剂难以充分缓解的慢性便秘等。此药还可以和渗透性泻药、容积性泻药联合使用,从而达到更好的效果。
第六类药物则是肠道鸟苷酸环化酶激动剂,激动肠道这个受体后可以促进肠液分泌,加快肠道传输,国内目前常用的是利那洛肽,这类药物口服后仅少量会吸收入血,所以全身不良反应较小,最常见的不良反应就是腹泻。这类药物适用于便秘型肠易激综合征,也可以单独或联合使用来治疗慢性顽固性便秘。目前不建议18岁以下儿童应用。
第七类药物就是一些中成药制剂,例如便通胶囊、首荟通便胶囊等,在很多慢性便秘患者中也取得了不错的疗效,老年人使用同样需要注意腹泻情况及肾功能,避免出现严重的电解质紊乱。
第八类药物则是益生菌制剂,例如双歧杆菌四联活菌、双歧杆菌三联活菌、枯草杆菌二联活菌等复合制剂。该药通过调节肠道菌群失衡,促进肠道蠕动和胃肠动力恢复改善便秘症状。目前推荐其作为慢性便秘的长期辅助用药,益生菌制剂联合其他通便药物治疗便秘,可以显著提高治疗疗效,同时降低复发率,并且减少了其他通便药物的不良反应发生风险。
对于一些特殊人群进行便秘治疗我们如何选择呢?
1.老年人:老年人便秘主要与缺乏运动、因病服用相关药物有关,治疗手段主要为改变生活方式、尽量停用致便秘的药物。容积性、渗透性泻药为首选,严重者可短期适量应用刺激性泻药。另外,老年人的顽固性便秘,建议多种通便治疗方案定期轮换使用,防止因药物依赖或敏感性降低而出现疗效降低。
2.妊娠妇女:适当运动、多饮水、增加膳食纤维为主要治疗措施,可选用安全性好的乳果糖、聚乙二醇、容积性泻药。比沙可啶少见致畸的报道,但会引起肠痉挛。应避免使用其他刺激性泻药。
3.儿童:基础治疗包括家庭教育、合理饮食和排便习惯训练,对于粪便嵌塞者,可选用开塞露或温生理盐水灌肠。乳果糖、聚乙二醇、容积性泻药证实有效,安全性好。
4.糖尿病患者:便秘是糖尿病患者最常见的消化道症状,可尝试使用容积性、渗透性和刺激性泻药。
5.终末期患者:终末期患者发生便秘与运动和进食减少、使用阿片类药物等有关。预防性使用泻药极为重要,可使用刺激性泻药或联合渗透性泻药或开塞露。
正所谓“上医治未病”,那么我们怎么预防便秘的发生呢,我们推荐做到以下几点:
1. 养成定时排便的习惯,睡醒和餐后结肠动作电位增强,能将粪便向结肠远端推进,是便意最强烈的时候,最容易将粪便排出体外,故晨起后和餐后是排便的最佳时机。
2. 每天摄入1.5-2.0 L水,坚持适当锻炼,合理安排工作和生活,避免久坐不动。
3. 多进食高纤维含量的食物,避免进食过少或食物过于精细,导致对结肠刺激减弱。
4. 积极治疗原发疾病,避免便秘的发生。
5. 当外出旅行、生活节奏发生变化时,不要压制自身的便意,一有便意时,应及时如厕。
6. 出现负面情绪时,及时调整心理状态,严重时可咨询心理或精神疾病相关专家。
7. 避免滥用药物,尤其避免与便秘相关的药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