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公告

武汉市第三医院:织紧织密肿瘤早筛网络“揪”出早早癌
供稿:长江日报 发布时间:2023-12-04 浏览量:4780次

41岁的王莹(化名)怎么也没想到,一次普通的筛查,一下子打破了生活的宁静。“HPV阳性,高危型……”听着医生的话,王莹有点蒙。已经很久没有做过妇科检查的她意识到,自己这次可能遇到麻烦了。    

同样在今年遭遇生命考验的,还有63岁的陈先生,便血两个月的他查出了结肠癌。

万幸的是,得益于武汉市第三医院肿瘤早筛早诊机制,王莹和陈先生的病情在早期就被查出端倪,得以及时地规范诊疗。

早在3年前,市三医院就以社区为中心,对高危人群提供了妇科肿瘤、消化道肿瘤、前列腺癌的筛查,查出的高危人群再进一步检查,不少肿瘤在癌前病变阶段就被成功拦截。

医院进一步织紧织密肿瘤早筛早诊网络,2023年5月该院肿瘤早癌筛查门诊中心正式启用,多学科肿瘤早筛一站式、高效评估肿瘤患病风险,不断提高早癌的筛查率、诊断率。

“从癌前病变到早癌,再发展到有症状的肿瘤,一般要10—15年的时间。”专家表示,定期主动筛查是提高生存率的根本。

宫颈癌、乳腺癌

“两癌”筛查撑起女性健康“保护伞”

“今年至今,我们已经为10735人做了TCT筛查,8695人做了HPV筛查,发现阳性病例514人,进一步检查揪出了65例癌前病变和早期宫颈癌。”武汉市第三医院光谷院区妇科负责人朱争艳表示,其中相当一部分人都没有症状。她指出,宫颈癌和乳腺癌是严重威胁女性健康的两大“杀手”,都能通过早筛来预防。

2009年,我国开始在全国推广“两癌”(宫颈癌和乳腺癌)免费筛查项目。朱争艳清楚地记得,以前主动到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接受两癌筛查的人寥寥无几,医生甚至要下到乡镇,上门去做筛查,还要苦口婆心地解释和劝说半天。随着健康意识的提高,越来越多的人主动来筛查。

关山街第一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是武汉市第三医院主办的社区服务中心,覆盖周边8个社区数万居民。“我们把两癌筛查放到基层医院。”朱争艳说,科室医生每天上午轮流到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坐诊,跟基层医生一起为居民解读筛查报告。一旦发现高危病人,将其转诊到上级医疗机构接受进一步检查确诊。

她透露,尽管项目有定点医院做进一步确诊检查,但为了方便辖区居民,市三医院光谷院区妇科开通早筛绿色通道,免费为高危患者提供阴道镜检查,且免挂号费,由高年资医生提供诊疗指导。连续三年共发现宫颈癌前病变和早癌121例,全都做了手术治疗。

朱争艳(右)在给患者宣讲妇癌早筛的必要。

朱争艳称,宫颈癌是目前癌症中唯一病因明确的恶性肿瘤,98%以上由高危持续性的HPV感染所致。尽早接种HPV疫苗是最直接、最有效的病因预防,加上筛查,在极早期接受手术治疗,有望从源头上消除宫颈癌。“以前我们在临床发现的宫颈癌都是中晚期,如今很早就做了手术,将肿瘤扼杀在早期,大大提高了生存率。”

“即使注射了HPV疫苗,也并不意味着可以高枕无忧。”朱争艳提醒,宫颈癌最好的防治手段除了接种HPV疫苗外,更重要的是有性行为后定期接受宫颈癌的“HPV+TCT”双筛。

2020年,乳腺癌首次超过肺癌成为全球第一大癌症。“与发病率逐年上升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我省乳腺癌死亡率呈现出逐年下降趋势。”朱争艳解释,这与公众健康意识的提高和医疗水平增强有关。乳腺癌早期发现,经过及时干预,超过90%的患者可以存活5年以上。常规体检和乳腺癌筛查的推广,使得早期病人比例不断提高。

朱争艳指出,远离乳腺癌其实不难。医生触诊加上彩超,可以达到八成以上的诊断率,加上钼靶或核磁,术前诊断率能达到95%以上。建议每个月摸胸自查一次,月经结束后5—7天进行最容易发现问题。此外,每年做一次乳腺彩超,有家族史等高危因素的女性半年查一次。40岁后乳腺癌进入发病高峰期,除了彩超外还要加做钼靶检查。

消化道癌

胃肠镜筛查“揪”出消化道早早癌

最新发布的湖北省癌症年报显示,胃癌、结直肠癌和食管癌等消化道癌分别位居恶性肿瘤死亡的第三、第四、第五位。由于消化道肿瘤早期症状不明显甚至是无症状,多数患者确诊时已是晚期。

消化道早癌发现率低,但无症状发展至进展期肿瘤后死亡率高,解决的关键是推行消化道肿瘤筛查,实现早诊早治。从2021年起,武汉市连续三年将“免费结直肠癌筛查项目”作为“武汉市政府十件实事”民生项目,阻止了一批肠道疾病的恶变化、肿瘤化倾向。作为武汉市消化内镜质量控制中心,武汉市第三医院负责制定筛查项目的肠镜操作标准、督导各定点医院肠镜操作质量控制。

“我们曾经接诊过一个33岁的女性,婆婆因胆囊癌在科里住院,她顺便做了个体检,结果发现胃印戒细胞癌,而此前她的胃没有任何不适。”武汉市第三医院消化内科田霞主任说,这种癌是胃癌中预后较差的一种,极易广泛转移,由于她在很早期发现,做完手术到现在已经8年,随访一直都很好。可以说,是早筛救了她一命。

田霞主任正在给患者讲解胃部的解剖结构。

田霞介绍,自3年前启动消化道早癌筛查以来,医院以社区为中心,在人群筛査、早期诊断、精准治疗以及全程随访等各方面不断探索,初步形成了“筛、诊、疗、访”四位一体的消化道早癌诊疗新模式。    

早癌筛查耗时耗力。为了造福区域百姓,市三医院消化内科团队付出了极大的耐心。科室独立开展的国内领先的消化道早癌筛查技术、内镜诊断及治疗技术、分子病理诊断技术等,使大部分消化道早癌患者在内镜下得到根治,阻断了患者向进展期、晚期发展。

大便潜血检查作为肠癌早筛的第一步,简单无痛,费用也低,出结果快速。结合当前最新的大便甲基化检查初筛手段,发现阳性患者可再进一步做肠镜检查。田霞说,去年一年通过免费结直肠癌筛查项目确诊近50例肠癌,相当一部分是没有任何症状的1期肠癌,5年生存期可达90%以上。

她建议,年满40岁的市民,不管有没有症状都应该做一次胃肠镜筛查。专科医生会根据检查的基线结果给予个体化的复查和随访建议。如果没问题,2—3年复查一次,连续两次复查都没有问题,可延长到5年。

前列腺癌

抽个血15分钟就能筛查前列腺癌

中华医学会泌尿外科分会调查显示,在北京、上海、广州这些地区,前列腺癌的发病率已经接近发达国家水平。市三医院泌尿外科副主任杨军透露,美国九成前列腺癌是通过筛查发现的,欧美发达国家81%的前列腺癌患者被发现时处于早期,5年生存率达到99.5%。而在我国,超过2/3患者初诊时已属晚期或局部晚期,错过了最佳治疗机会。

“我们接诊的最年轻的前列腺癌患者只有40多岁。”杨军说,前列腺癌非常隐蔽,在早期与前列腺增生、前列腺炎的尿频尿急尿痛症状相似,等到肿瘤入侵到其他器官或转移时,才会出现血尿、排尿不畅等症状,此时已是晚期。

杨军副主任(左二)带领团队在做腔镜下的前列腺癌切除手术。

杨军坦言,早期发现前列腺癌并不难。50岁以上男性每年只要抽个血做个前列腺特异性抗原检测(PSA),15分钟就能出结果。前列腺癌有家族遗传倾向,有前列腺家族史的男性可将筛查年龄提前至45岁甚至40岁。

正常人的PSA值在0—4,如果在4—10,加做一个直肠指检,或是核磁共振、前列腺彩超进一步确诊。“PSA值大于10,建议直接穿刺活检。”杨军透露,市三医院2020年启动前列腺癌PSA免费筛查项目,连续两年筛查了近700例年龄在50岁以上的男性市民,发现10余例前列腺癌,其中4例较早期。

目前,该院对于确诊为前列腺癌的患者也有手术费减免2000—5000元的优惠。

杨军提醒,除了定期进行筛查外,一定要留心排尿困难、尿痛、血尿、骨痛等症状,千万不要认为是前列腺增生而放任不管。

(长江日报记者刘璇 实习生王诗琪  通讯员江泓颖 陈舒)

【编辑:余丽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