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肝(乙型肝炎)是一种由乙型肝炎病毒(HBV)引起的传染性肝脏疾病,也是我国目前最常见的传染病之一。民众对乙肝的了解度较高,但是如何正确的选择检测方法,了解各种方法的特点并正确选择检测手段,对于普通群众而言犹如雾里看花一样,迷迷糊糊,今天就让小编带大家进行一场乙肝检测方法大比拼。在比拼之前,先让我们简单了解一些乙型肝炎病毒的相关知识。
乙肝病毒是双联环状DNA病毒,该病毒有三种抗原成分:表面抗原(HBSAg)、核心抗原(HBcAg)、e抗原(HBSAg),这三种抗原在人体内可引起机体免疫免疫反应,产生相应三种抗体:抗- HBs(HBsAb)、抗-HBc(HBcAb)、抗-HBe(HBeAb),但是由于一般检测方法很难检测到核心抗原(HBcAg),因此在血清学检测部分,我们一般只检测到其余五项,也称之为乙肝五项或乙肝两对半。
首先出场的是乙肝标志物检测方法,包括酶联免疫法(ELISA)检测及化学发光法定量检测。前者因其设备简单、易于开展,在临床应用较为广泛。结果为定性结果,一般以阴性、弱阳性及阳性多见。近年来,由于技术手段更新,更多的医院采用的乙肝标志物定量检测,检测结果以具体数值方式体现,为定量结果。每个检测指标都有一个检测范围,若检测结果在参考范围以内为阴性结果,反之则为阳性结果。定量检测相较于定性结果而言更为灵敏度更高,特别是在针对与阴阳性不确定的结果,可以给予一个数值作为参考,让医生更明了。
乙肝标志物检测结果含义如下:HBsAg(乙型肝炎表面抗原):如果检测结果为阳性,表示当前感染了乙肝病毒;- 抗-HBs(乙型肝炎表面抗体):阳性结果表明个体对乙肝具有免疫力,可能是由于接种过疫苗或曾经感染并已恢复。- HBeAg(乙型肝炎e抗原):阳性提示病毒活跃复制,传染性强。- 抗-HBe(乙型肝炎e抗体):出现此抗体通常意味着病毒复制减少,病情趋于稳定。- 抗-HBc(乙型肝炎核心抗体):总抗体或IgM型阳性可作为急性感染的标志;而IgG型则多见于慢性携带者。
此外,我们还可以进行乙肝病毒核酸检测,通过定量PCR等技术直接检测血液中的HBV—DNA水平,通过检测DNA的拷贝数来准确反映病毒复制程度及治疗效果。对于判断预后、指导用药具有重要意义。HBV—DNA定量检测指标降低是乙肝转阴的前奏,也是康复最为关键的一步,只有体内的HBV—DNA定量指标降低,病毒的复制繁殖才会停止,乙肝的彻底治愈才有希望。
对于普通人来说,我们可以根据不同的情况分别或组合选择。即可以选择最经济的酶联反应法进行初筛,也可以在有需要时,注射疫苗后选择化学发光法判断抗体产生效果。也可以在有高危因素时结合标志物检测与核酸检测共同判定是否感染乙肝,及早干预及早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