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汁是宝宝的天然粮食,乳腺炎是影响顺利喂奶的第一“绊脚石”,因此,预防产后乳腺炎是哺乳期妈妈们的头等大事之一。乳腺炎不仅痛苦,还可能影响哺乳。这篇科普将用清晰易懂的方式,告诉你如何科学预防,让哺乳之路更顺畅!
做好这8大关键点,让乳腺炎远离你:
1. 宝宝是最好的“通乳师”:频繁有效哺乳是核心!
按需哺乳,不分昼夜:宝宝想吃就喂,尤其在产后初期,频繁吸吮(建议每天8-12次或更多)是预防乳汁淤积最自然有效的方法,不要刻意拉长喂奶间隔或按时间间隔喂奶。
确保有效含接: 这是预防乳头破损和保证乳汁有效吸出的关键步骤。
2. 排空是关键,但避免过度刺激
让宝宝先吸空一侧:尽量让宝宝在一侧乳房吸到满足(主动松开或吸吮变慢、吞咽减少),再换另一侧。下次哺乳从没吃空或后吃的那侧开始。这有助于确保每侧乳房都能被有效排空。
胀奶及时处理:如果宝宝暂时不吃(比如睡着了),但乳房已经很胀甚至疼痛:
优先亲喂:尝试唤醒宝宝哺乳。
手挤奶/吸奶器:如果宝宝不吃,用手挤奶或使用合适尺寸的吸奶器,只挤到感觉舒适不胀即(通常几分钟),不要追求彻底排空!过度排空会刺激产更多奶,增加淤积风险。
冷敷缓解:胀痛时冷敷(避开乳头乳晕)能减轻水肿和不适。
3. 温柔呵护乳头,预防破损感染
保持乳头清洁干燥:若乳头有轻微吸破,可在哺乳后挤出少许乳汁涂抹在乳头乳晕上自然风干(乳汁有抑菌和修复作用)。避免用肥皂、酒精等过度清洁。
避免潮湿环境:及时更换潮湿的防溢乳垫,选择透气性好的纯棉内衣。
4. 畅通无阻:避免压迫乳管
选择合适的哺乳内衣:尺码要合适,无钢圈,支撑力好且不压迫乳房(尤其腋下和侧边)。睡觉时如果舒适可以不穿内衣或穿宽松睡眠内衣。
注意睡姿:避免长时间俯卧或侧睡压迫乳房。可以平躺或侧睡时在乳房下方垫个小枕头支撑。
5. 均衡饮食,充足水分,适度休息
别喝太油腻的汤!这是重要误区!浓汤(尤其油汤、肉皮汤)脂肪含量高,易使乳汁粘稠增加淤堵风险。喝清淡汤水(蔬菜汤、蛋花汤、豆浆、牛奶、温水)一样能保证水分摄入,促进乳汁生成。
均衡营养:多吃蔬菜水果、优质蛋白(鱼、禽、蛋、豆制品),保证营养全面。
充足水分:感到口渴就喝水,观察尿液颜色(淡黄色为宜)。
争取休息:产后虚弱,哺乳辛苦,尽量和宝宝同步休息。寻求家人帮助分担家务和照顾宝宝。
6. 正确处理“小硬块”(乳汁淤积)
早发现早干预:哺乳前后触摸乳房,及时发现小硬块或局部压痛。若发现“小硬块”及时让宝宝吸奶,同时配合轻柔按摩,从硬块后方(靠近胸壁处)向乳头方向推动按摩(想象把奶水推向出口)。切忌暴力揉搓!此外,可冷敷,能有效减轻局部水肿和疼痛,帮助疏通。避免热敷!除非是哺乳前短暂温敷(不超过5分钟)促进喷乳反射。
持续观察:如果硬块在24小时内没有明显改善或加重(更疼、变大、发红发热),及时寻求专业帮助(哺乳顾问、通乳师、医生)。
7. 保持好心情,减少压力
紧张、焦虑、过度疲劳会影响催产素分泌,不利于乳汁顺畅流出。尽量放松心情,相信自己有能力哺乳。遇到困难(含乳困难、奶量焦虑等)及时寻求家人、朋友或专业哺乳顾问的支持,不要独自硬扛。
8. 识别预警信号,及时就医
即使预防到位,有时也可能发生。出现以下情况请立即就医(乳腺外科、产科):
乳房局部:发红、发热、肿胀、疼痛加剧,尤其伴有皮肤发亮或橘皮样改变。
全身症状:发烧(通常 >38.5°C)、寒战、乏力、全身酸痛(像流感)。
症状快速进展:硬块在短时间内变大变硬变痛。
乳头分泌物异常:出现脓液。
记住:预防乳腺炎是一个持续的过程,尤其在产后头几周和乳汁供需平衡建立之前。掌握这些知识,细心观察身体信号,积极应对,绝大多数乳腺炎是可以避免的。科学预防,让哺乳成为你和宝宝之间一段美好健康的旅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