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中小学生每年体格检查的普及,大量的脊柱不正常病人被筛查出来,门诊经常会遇到非常焦虑的父母带着脊柱侧弯的病人来咨询。下面就对脊柱侧弯相关知识对大家进行普及。
一、首先,什么是脊柱侧弯?
脊柱侧弯(Scoliosis)并不是简单的“姿势不正”,它是一种脊柱的三维畸形。在正面看,正常的脊柱是一条直线,而侧弯的脊柱会呈现“C”型或“S”型的弯曲。通常,如果弯曲的角度(称为Cobb角)大于10度,就可以被诊断为脊柱侧弯。
它主要分为以下几种类型:
特发性脊柱侧弯:最常见,约占80%,原因不明,多发于青少年快速生长期(10-16岁)。
先天性脊柱侧弯:由于胎儿时期脊柱发育异常导致。
神经肌肉性脊柱侧弯:由脑瘫、肌营养不良等神经或肌肉疾病引起。
退变性脊柱侧弯:多见于中老年人,由于椎间盘和关节退变老化所致。
二、核心问题:什么情况下需要治疗?
并非所有的脊柱侧弯都需要积极干预。治疗决策如同一场“风险评估”,主要取决于以下几个关键因素:
1. 弯曲角度(Cobb角)—— 最重要的量化指标
轻度(10° - 25°):通常处于观察期。对于生长发育期的青少年,需要定期(如每4-6个月)复查X光片,密切监测角度是否加重。此时一般不需要支具或手术,但会建议进行物理治疗和特定性康复训练(如施罗斯体操),以增强核心肌力,改善姿势,控制进展。
中度(25° - 45°):通常需要积极干预。 对于骨骼尚未发育成熟(Risser征低、月经未初潮或初潮后1年内)的孩子,弯曲度在25°-45°之间,进展风险较高。此时支具治疗是标准且有效的保守治疗方案。通过每天佩戴20-22小时定制的外部支具,可以有效施加反向压力,阻止弯曲的进一步发展。
重度(> 45° - 50°):当弯曲角度超过45-50度,侧弯往往具有极强的进展性,即使在骨骼成熟后仍会缓慢加重。此时,支具通常已无效,手术治疗会被提上议程。手术的目的是矫正部分弯曲、稳定脊柱、平衡躯干,防止其对心肺功能造成进一步损害。
2. 骨骼成熟度(生长潜力)
这是决定治疗紧迫性的另一关键。孩子的剩余生长潜力越大,侧弯进展的风险就越高。医生会通过Risser征(骨盆骨骺的闭合情况)、年龄和女孩的月经状况来综合判断。一个20度侧弯的10岁孩子,比一个同样20度但已16岁的孩子,需要更密切的关注和更积极的干预,因为前者有巨大的生长空间让侧弯恶化。
3. 临床表现和症状
外观畸形:明显的双肩不等高、肩胛骨一高一低、骨盆倾斜、肋骨隆起(“剃刀背”)等。即使角度不大,但外观畸形严重,影响孩子的心理健康和社交,也需要考虑干预。
疼痛:青少年特发性侧弯通常疼痛不明显。但如果伴有持续性的腰背痛,则需要评估并处理。
心肺功能:极其严重的侧弯(通常>70°-80°)可能会压迫胸腔,影响心肺功能,这种情况必须治疗。
三、不治疗会有什么后果?
这是家长和患者最关心的问题。后果因人而异,主要取决于侧弯的严重程度和类型。
对于轻度侧弯(<30°):骨骼成熟后,绝大多数轻度侧弯会保持稳定,不再进展。可能伴随一些轻微的腰背不适,但通常不会造成严重功能问题。外观上可能仅有细微差别。
对于中重度侧弯(>30°-40°):风险显著增加。
持续进展:中度以上的侧弯,在成年后平均每年仍会进展0.5°-1°,尤其在腰弯和退变性侧弯中更明显。几十年后,角度可能会增加很多。
外观畸形加剧:导致明显的躯体失衡、驼背、跛行等。
慢性疼痛:成年后更容易出现顽固性的腰背痛,由于脊柱两侧力学不平衡,导致关节、椎间盘过早退变、关节炎。
神经症状:严重侧弯可能导致椎管狭窄,压迫神经,引起腿麻、无力、间歇性跛行等症状。
心肺功能影响:仅见于非常严重的胸弯,会导致胸腔容积减少,影响心肺功能。
四、总结与建议
面对脊柱侧弯,我们需要摆脱“一定要治”或“完全不用管”的两种极端思维。
早发现是关键:建议家长在孩子生长发育高峰期(10-14岁)定期观察其背部外观,学校体检也应重视此项。简单的“前屈试验”(让孩子站立并弯腰90度,观察背部两侧是否等高)能发现大多数问题。
专业评估是基础:一旦怀疑,应立即寻求骨科或脊柱外科专业医生的帮助。通过站立位全脊柱X光片精确测量Cobb角,并由医生全面评估骨骼成熟度、弯曲类型等。
科学决策是核心:
观察与康复:适用于轻度、低风险侧弯。
支具治疗:适用于中度、仍有生长潜力的青少年。
手术治疗:适用于重度、有进展风险或已产生严重影响的侧弯。
总之,脊柱侧弯是否需要治疗,是一个基于“角度、骨龄、症状”三位一体的个性化科学判断。正确的态度是:既不过度焦虑,盲目寻求治疗;也不掉以轻心,错过最佳干预时机。与专业医生充分沟通,制定最适合的长期管理方案,才是守护脊柱健康的正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