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都在说“发物”,生病了“发物”不能吃,受伤了“发物”不能吃,有结节“发物”不能吃,那么发物到底是什么呢?“发物”其实指的是那些容易诱发某些疾病或加重现有病情的食物。
常见的“发物”通常可以根据其性质和可能诱发的问题分为以下几大类:
1. 发热之物:
性质:性温热或燥热。
常见食物:葱、姜、蒜、韭菜、羊肉、狗肉、花椒、胡椒、辣椒、桂圆、荔枝、炒瓜子、炒花生、油炸食品等。
可能影响:容易助热上火、耗伤津液。对于热性体质(如常口干舌燥、便秘、长痘)、发烧、有炎症(如疖肿、牙龈肿痛、口腔溃疡)、患热性疾病(如风热感冒)的人,食用后可能加重症状。
2. 发风之物:
性质:多含有异体蛋白或有动风之性。
常见食物:海鲜类(虾、蟹、带鱼、黄鱼、蚌肉、贝类等)、禽畜类(鹅肉、公鸡、猪头肉等)、菌菇类(香菇、蘑菇)、某些蔬菜(香椿、竹笋、芥菜)、蚕蛹等。
可能影响:最容易诱发过敏反应(如荨麻疹、湿疹、过敏性鼻炎、哮喘)或使皮肤瘙痒加剧。也认为可能引发皮肤病(如牛皮癣、神经性皮炎)或使疮疡扩散。
3. 发湿热之物:
性质:肥甘厚腻,助湿生热。
常见食物:糯米、肥肉、动物内脏、酒(尤其是烈性酒)、饴糖(麦芽糖)、甜品、奶茶、油炸/油煎食品、过甜的水果等。
可能影响:助长体内湿热。对于湿热体质(如身体困重、大便粘腻、舌苔黄腻)、黄疸、痢疾、湿疹、疮疡肿毒、痤疮等,食用后可能加重湿滞和热象。
4. 发冷积之物:
性质:性寒凉。
常见食物:西瓜、梨、柿子、荸荠、冬瓜、苦瓜、冷饮、冰镇食品、生冷瓜果(过量)等。
可能影响:损伤脾胃阳气,导致寒湿内生或加重寒症。对于虚寒体质(如怕冷、手脚冰凉、易腹泻)、脾胃虚寒(如胃痛喜温、易腹胀腹泻)、风寒感冒、痛经(寒性)等,食用后可能诱发或加重腹痛、腹泻、冷痛等症状。
5. 动血活血之物:
性质:有活血化瘀或促血液循环的作用。
常见食物:山楂、桃仁、红花、螃蟹(尤其是蟹爪)、酒、辣椒、桂圆等。有时也包括一些活血中药(如当归、川芎)泡的药酒或食疗。
可能影响:在出血性疾病(如崩漏、吐血、便血、皮下出血)、刚做完手术伤口未愈合、女性月经量过多期间食用,可能加重出血或影响伤口愈合。
6. 滞气之物:
性质:不易消化,容易导致气机阻滞。
常见食物:豆类(黄豆、蚕豆、豌豆等)、薯类(红薯、芋头)、糯米制品(年糕、汤圆)、板栗、油腻食物等。
可能影响:阻碍脾胃运化,引起腹胀、腹痛、嗳气、消化不良。对于脾胃虚弱、消化不良、腹胀、气滞证(如肝气郁结)的人,食用后可能加重不适。
需要注意的是并非所有列出的食物对每个人都是“发物”。是否“发”,发到什么程度,取决于个人体质、当时的健康状况以及食用的量。不要盲目扩大“发物”范围过度忌口,否则可能导致营养不良。关键是了解自己的身体和疾病状况,必要时咨询医生或营养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