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只是“膝盖扭了一下”——关注髌骨半脱位,别让您的膝盖常“出轨”
供稿:本站编辑 发布时间:2025-09-30 浏览量:25次

随着9月1日开学季的到来,武汉市各个高校也迎来了新生潮,迎新系列活动也如火如荼的开展起来,作为武汉市第三医院光谷院区附近最知名的大学华中科技大学主校区也开展了一系列迎新活动。其中最受大家追捧的迎新篮球赛开展的热火朝天。然而最近篮球联赛中发生惊险一幕:20岁的明星球员小王在一次激烈对抗后起跳落地,只听膝盖处“咔哒”一声,随即感到一阵剧痛和无力,膝盖仿佛不受控制地“垮掉”,膝关节不能屈曲。被120救护车送往武汉市第三医院急诊科,经医院急诊初步复位,并请脊柱.骨病创伤外科医师急会诊协助诊断及治疗,经过骨科专科查体发现小王并非简单的韧带拉伤,而是遭遇了“急性髌骨半脱位”。这一在运动爱好者中日益常见的损伤,正引起骨科和运动医学专家的高度关注。

什么是髌骨半脱位?——膝盖骨的“短暂出轨”

髌骨,俗称膝盖骨,是我们膝盖前方那块可以活动的骨头。它在股骨(大腿骨)末端的滑车沟内上下滑动,如同火车在轨道上行驶,是完成屈伸膝动作的关键部件。

市第三医院脊柱.骨病创伤外科主任李章华教授教授向记者解释道:“髌骨半脱位,可以形象地理解为髌骨这个‘火车’短暂地脱离了‘轨道’。当膝关节受到特定方向的外力,或者本身结构存在一些先天异常时,髌骨会从股骨的滑车沟中向外侧滑出。在大多数情况下,它会自行复位,但这个‘出轨’和‘复位’的过程,会对周围的软组织,特别是内侧髌股韧带(MPFL)造成撕裂性损伤,导致剧痛、肿胀和不稳感。”

高发人群:年轻女性与运动爱好者需格外警惕

李章华教授指出,髌骨半脱位好发于两类人群:一是处于青春期的年轻女性,二是参与足球、篮球、网球等需要急停、转向、跳跃运动的爱好者。

“年轻女性由于骨盆相对较宽(Q角较大),以及肌肉力量相对较弱,对髌骨的稳定性控制天生稍差。而对于运动爱好者来说,激烈的对抗和突然的变向,极易导致落地不稳,使膝盖处于外翻扭转的危险姿势,从而诱发髌骨半脱位。”李章华教授补充道,“此外,一些先天性的骨骼发育问题,如滑车沟过浅、髌骨位置过高等,也会大大增加‘出轨’的风险。”

诊断与治疗:从保守康复到手术重建

一旦发生急性髌骨半脱位,应立即遵循“RICE原则”:休息(Rest)、冰敷(Ice)、加压包扎(Compression)、抬高患肢(Elevation),并尽快就医。

通过详细的体格检查和影像学检查(如X光、CT/MRI),医生可以明确诊断,并评估损伤的严重程度。李章华教授介绍,治疗方案因人而异:

保守治疗:适用于首次发作、没有伴随骨折且髌骨稳定性尚可的患者。核心是进行系统的康复训练,重点加强股四头肌(尤其是内侧头)的力量,以像“缆绳”一样将髌骨拉回并稳定在正确轨道上。

手术治疗:如果患者反复发生脱位(习惯性髌骨半脱位),或伴有严重的软骨损伤、骨折块,或内侧韧带完全断裂,则可能需要手术干预。常见的手术包括MPFL重建术(用自体或异体肌腱重建断裂的韧带)、胫骨结节截骨术等,旨在从根本上恢复髌骨的稳定性。

康复与预防:强化“轨道”是根本

对于文章开头提到的小王,他选择了MPFL重建手术。术后,他在康复师指导下开始了漫长而关键的康复之路。康复师张明表示:“手术只是为髌骨重新安装了‘安全带’,而真正让膝盖恢复功能、避免再次‘出轨’的,是靠持之以恒的康复训练。我们需要重新训练大脑对肌肉的控制以及强大的肌肉力量,建立起强大的动态稳定系统。”

预防永远胜于治疗。专家建议,运动前充分热身,平时加强核心肌群、臀部肌群和大腿肌群的力量与协调性训练,掌握正确的落地技巧(膝盖对准脚尖,避免膝内扣),选择合适的运动鞋和使用运动护具,都能有效降低髌骨半脱位的风险。

结语:

髌骨半脱位绝非小事,一次“出轨”可能意味着关节软骨的永久性损伤和未来关节炎的隐患。提高对此损伤的认识,做到及时诊断、科学治疗和系统康复,才能让我们的膝盖在人生的赛场上行稳致远。

注: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