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体融合,预防卒中
供稿: 发布时间:2021-03-29 浏览量:2714次

医体融合,预防卒中

-记武汉市第三医院神经内科健康宣教活动

 

2020年10月29日是第15个“世界卒中日”,今天天朗气清,秋高气爽,阳光铺满整个大地。为提高市民脑卒中防治知识知晓率和控制率,倡导脑卒中的早防、早诊、早治,降低脑卒中发病率、复发率、致残率及死亡率,武汉市第三医院首义神经内科全体医护在何静主任的领导下,在宽敞明亮的神经内科病房,给众病友开展了一次以“医体融合,预防卒中”为主题的健康教育活动。

    

首先,何主任介绍了什么是脑卒中?

据介绍,“脑卒中”又称“中风”或“脑血管意外”,是由于脑部血管突然破裂或者阻塞而引起脑组织损伤的一组疾病,通常分为缺血性脑卒中(脑梗死)和出血性脑卒中(脑出血、蛛网膜下腔出血)两大类。

脑卒中存在高发病率、高致残率、高死亡率、高复发率和高经济负担率的“五高”现象,已成为我国居民生命健康的“头号杀手”,近两年来的统计数据显示,我国每5位死亡者中至少有1人死于卒中。

   

其次,何主任介绍了如何识别脑卒中?

脑卒中的症状主要包括突然出现的口眼歪斜、言语不利、一侧肢体无力或不灵活、行走不稳、剧烈头痛、恶心呕吐、意识障碍等。

 

“中风120”是一种适用于国内的迅速识别脑卒中和即刻行动的策略:即“1”代表看到一张脸不对称、嘴巴歪的脸,“2”代表检查两只胳膊抬起是否有单侧无力,“0”代表聆听说话是否有口齿不请、不明白的状况。如果通过这三步观察,怀疑患者是脑卒中,可立即拨打急救电话120。

 

接着,何主任介绍了脑卒中的救治。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约占脑卒中的70%,其治疗时间窗窄,越早治疗效果越好。“时间就是大脑!”,脑卒中最佳救治时间是起病后的4.5小时内,在时间窗内开展静脉溶栓治疗及血管内治疗(取栓)是目前最有效的救治措施。一旦发生脑卒中,需尽快到最近的卒中中心和脑卒中筛查及防治基地医院等具备卒中救治能力的医疗机构接受规范救治。

何主任讲到了前段时间遇到的一个病人,是本院的一名保洁阿姨,早上起床后因突发左侧肢体无力,伴口齿不清,被紧急送至武汉市第三医院,当时接诊的孙医生评估病情后,考虑急性脑梗死,因发病大约3小时,在溶栓时间窗内,遂予以静脉溶栓治疗,之后效果十分明显,到出院时,左侧肢体偏瘫基本恢复,生活完全自理。

 

 

接着,何主任又讲了脑卒中的康复。

脑卒中患者常存在各种后遗症,包括肢体活动障碍、言语不清等,严重影响生活。理论上讲,只要患者生命体征稳定即可开始进行康复治疗,越早治疗,康复效果越理想。脑卒中的康复治疗包括物理疗法、作业疗法、言语治疗、心理治疗、矫形器治疗、中国传统治疗及康复护理等。

我们科很早就开展了康复治疗,有专门的康复治疗师,很多病人在发病后很快及开展了康复训练,也都获益颇多。

 

最后,何主任讲到了脑卒中的预防。

脑卒中的一级预防和二级预防是减少脑卒中发病以及复发的关键。

一级预防是指疾病发生前对脑卒中的危险因素积极控制,包括生活习惯调整和药物调整。生活习惯控制包括加强体育锻炼、合理饮食、戒烟、限酒。药物控制包括通过药物对基础疾病进行干预,如对高血压、糖尿病、血脂异常以及房颤等的药物干预。

二级预防是预防已有脑卒中症状或已发送脑卒中的患者再次发病,包括抗血小板药物、降压、降脂、血糖控制及对血管狭窄、动脉瘤、烟雾病的干预。

另外何主任也强调了科学运动的意义,国内外研究表明适量运动不但有助于保持健康的体重,还能够降低高血压、中风、冠心病、2型糖尿病等疾病的风险。科学运动要求自觉愉快、循序渐进、适量适度、确保安全、持之以恒。常见的运动项目包括走路、慢跑、爬山、跳舞、踢毽子、打乒乓球等。

在课程讲述完毕后,何主任和患友间展开了一系列的讨论,包括患友对脑血管病危险因素的了解以及脑血管病高危患者的长期干预措施,给各位患友也分发了小礼品,整个过程有条不紊,温暖融洽,既增长了知识,又拉近了医患距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