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高血压为什么容易波动以及血压降到多少才合适?
供稿: 发布时间:2019-05-16 浏览量:2666次

我国人口老龄化已经成为重大的社会问题,老年人的健康问题也是我们重视和关注的问题。高血压是最常见的慢性病之一,半数以上的老年人患有高血压,而高血压是罹患脑卒中、心肌梗死乃至心脑血管死亡的首要危险因素。老年人作为一个独特的群体,高血压的预防、诊断、评估和治疗策略与一般人群显著不同。

前不久我们全科医学科有个因肺部感染住院的爹爹,感染好转后出院了,有一天午后在家自测血压,发现收缩压高达160mmHg,立马喊上老伴儿急冲冲到医院找我,说血压升高了,很紧张的问我该怎么办,这个爹爹年近80岁了,既往长期高血压病史,一直口服降压药治疗,平素血压控制在140mmHg左右,突然发现血压波动升高了心里接受不了,我耐心安慰患者不要紧张,让他安静休息后再次复测血压,血压较前稍微有所下降,并仔细询问患者睡眠情况、情绪及有无其他身体不适,最后患者告诉我最近因为子女的事情很操心,连续几晚睡眠不好,我劝慰患者不要紧张,并告诉他老年人血压波动很正常,放松心情回家好好休息,降压药物暂时不调整,自己在家早晚定时监测血压,如果血压持续升高不降的时候再决定是否调整降压方案。

诸如此类的老年患者临床上太常见了,通常患者都很焦虑,十分担心血压突然升高会导致很严重的后果,会问我们血压为什么突然升高了,血压控制在多少比较好等等,争对以上问题总结出以下几点。一、那么,老年高血压有哪些特点呢?

1. 高压高,低压低,脉压差较大;

2. 血压易波动,容易出现体位性低血压、清晨高血压及餐后低血压;

3. 夜间血压可能比白天高;

4. 合并症多,治疗困难。

二、老年高血压为什么容易波动?

1. 老年人大动脉弹性下降和僵硬度增加、内皮功能障碍、压力反射敏感性下降、自主神经功能失调、肾脏排钠和容量调节能力减弱。

2. 一些常见疾病如2型糖尿病、心脑血管疾病、呼吸道疾病、炎症、高脂血症、肾病等。

3. 贫血、营养不良、寒冷、睡眠障碍、慢性疼痛、便秘、前列腺肥大、焦虑、抑郁或情绪波动等。

4. 血压测量不规范、降压方案不合理、患者依从性差等。

三、老年高血压的控制目标值是多少?(争对≥65岁老年患者)

1. 不合并临床并存疾病(如慢性脑血管病、冠心病、心力衰竭、糖尿病和慢性肾功能不全等)的高龄患者,血压目标值<145~150/90mmHg。

2. 合并心、脑、肾并存疾病的患者,首先将血压降低至<150/90mmHg,若耐受性良好,则进一步降到140/90mmHg。

3. 高龄患者血压不宜低于130/60mmHg。

4. 应平稳降压,避免过快降低血压,3个月内血压达标。

四、怎样减少引起老年人异常血压波动的因素?

1. 纠正不良生活方式和不利身心健康的行为习惯:包括戒烟限酒,低盐膳食,避免情绪波动,保持夜间良好睡眠,晨起后继续卧床片刻、起床动作放缓,避免马上进行较为剧烈的活动。

2. 去除诱因:纠正贫血、营养不良、慢性疼痛、便秘、失眠、长期焦虑、抑郁状态;尽量减少生活方式、气候和环境改变对血压的影响,例如:秋冬季及时增加衣物,避免室温过低。

3. 综合管理:鼓励老年患者家庭自测血压,定期全面体检和健康评估,定期随访。

了解和掌握老年高血压的特点,有助于提高老年患者血压控制达标率,便于更好的制定个体化降压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