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靶向治疗的不断成熟,恶性肿瘤的治疗模式正悄悄发生改变,新兴靶向药的出现开辟了肿瘤的靶向治疗时代。靶向药不仅可以精准杀灭肿瘤细胞,还可以提高生活质量,延长生存期。临床上,很多患者对靶向治疗不甚了解,本文将进行系统阐述。
靶向治疗可以抑制肿瘤细胞生长、分裂和扩散,从而达到治疗肿瘤的目的。靶向药针对的是肿瘤细胞的某一基因靶点,主要阻断肿瘤细胞增殖。而化疗则作用于快速分裂的细胞(包括正常细胞),直接杀死肿瘤细胞。
使用靶向药物之前,需要进行肿瘤基因检测,以确定其是否有药物靶点,是否对药物敏感。进行基因检测,可能需要活检,而活检的风险取决于肿瘤的大小和位置。
大部分情况下,靶向治疗仅限于具有特定基因突变的患者,没有基因突变的患者不适合。比如肺癌,EGFR基因突变的患者(约占40%)才适合使用相应靶向药,其他的患者使用靶向药几乎无效果。乳腺癌中,HER-2基因突变的患者约占20%,这类人群可以使用赫赛汀,其他人服用效果则较差。还有一部分靶向药只适用于晚期肿瘤患者,比如多吉美用于晚期肝癌,安维汀用于晚期结直肠癌。
和化疗药一样,靶向药也会耐药,也会有一定的副作用。耐药时,靶向药不能抑制肿瘤生长、转移。这个时候就需要去医院复查,确定肿瘤是否进展,及时更换治疗方案。理想状态下,靶向药针对的是肿瘤细胞的特定靶点,对正常细胞没有伤害,是非常安全的。但在实际的应用中,靶向药或多或少都有一些副作用,比如过敏,恶心呕吐,皮疹,腹泻,心脏毒性等,甚至极少情况下可以引起休克,大出血等。在临床中,我们也发现,服用某些靶向药出现副作用时,往往预示着较好的疗效。比如使用厄洛替尼出现皮疹的患者比不出现皮疹的患者预后要好,至于什么时候选用靶向药,选择哪种靶向药,需要综合考虑病情、身体状态、疗效、副作用、经济等。往往需要在有经验的临床医生的指导下使用。
目前,肿瘤的靶向治疗已成为国际上肿瘤治疗研究的热点,也成为精准医疗的基石。越来越多的抗肿瘤药物被FDA批准上市。我相信,终有一天会能达到“治愈肿瘤”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