翼状胬肉需要及时诊疗
供稿: 发布时间:2023-08-24 浏览量:1273次
      翼状胬肉是一种慢性炎症性病变,病变组织由增殖变性的球结膜侵袭到角膜,呈三角形如翼状。其发病原因为结膜深层弹力纤维变性,与阳光照射和慢性刺激有关,在赤道地区的人们中更常见。翼状胬肉的临床表现包括刺激感、眼红、视力下降,也可能无症状。翼状胬肉多数位于角膜缘的3点钟或9点钟位置,羽翼样折叠的膜样纤维血管组织,自睑裂区结膜,延伸到角膜上,通常位于角膜鼻侧。
      保守治疗原则为保护眼睛远离阳光、灰尘和风沙(例如必要时使用太阳镜或护目镜)。使用含有人工泪液的润滑剂以降低眼部刺激。
      出现下列情况时需要手术治疗:翼状胬肉向视轴方向发展,经过上述药物治疗后,患者仍有明显刺激感或已影响视力合并散光者。若错过最佳手术时机,术后将残留大散光,不可逆地影响视力。并且当胬肉遮盖到瞳孔区会直接引起失明。
      翼状胬肉术后可能会复发,切除后暴露巩膜并联合自体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或羊膜移植可以明显降低复发率,移植后没有暴露巩膜则可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翼状胬肉示意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