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眼症是一种常见的眼科疾病,其发生与泪液的量或质异常有关。这可能导致泪膜不稳定和眼表损害,从而引起眼部干涩、畏光、眼痒、易疲劳、异物感和刺痛感等不适症状。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和工作环境的变化,电脑的普及和空气污染等因素,使干眼症的患病率呈上升趋势,已成为眼科常见病,且趋向年轻化。因此,我们需要对干眼症进行科普。
一、常见病因
40岁以上,尤其是60岁以上的人群干眼患病率高,这可能与随着年龄的增大,泪液分泌功能逐渐减退有关。还有,性激素水平的变化及紊乱为引起干眼的最重要原因之一。尤其是妇女绝经后体内血液循环内的雌激素和雄激素均下降,雄性激素水平降低可导致泪液分泌不足。其次,外伤、手术或感染,尤其是睑缘炎等因素均可破坏反射性泪腺或其腺管导致干眼。再者,糖尿病患者为末梢神经麻痹,反射性引起泪液不足致干眼症。另外患有类风湿性关节炎和某些过敏性疾病等人群干眼症的患病率高于一般人群。长期在空调环境内工作,经常使用电脑或夜间驾车等,在此种情况下由于注意力过于集中,睑裂暴露面积增大,瞬目频率减少,泪液蒸发增加而引发干眼症的发生。长期服用抗高血压药、抗组织胺类药、利尿剂等可致干眼症。眼部长期使用多种眼药水,其中含有苯扎氯铵防腐剂等亦可对眼表上支细胞产生毒性,使细胞膜的通透性发生改变,造成角膜上皮点状剥脱从而影响泪膜的功能。最后,屈光不正或行准分子激光屈手术后、吸烟、游泳等可出现干眼症。
二、健康教育
虽然干眼症是眼科常见病之一,但仍有不少人对其的防治毫无常识,这种情况不仅发生在文化程度较低的人群中以及老年人中,即使在一些文化程度较高的人中也缺乏这方面的知识。因此,加强干眼症防治知识的宣传普及工作非常重要。我们可以采取公共卫生的防治途径,例如进行卫生讲座,利用门诊宣传栏、健康指导手册、报刊、杂志、广播等媒体进行科普健康教育,以提高患者的自我保健及防治知识。让患者了解当眼部出现不适时应及时到医院进行检查,并在医生指导下用药。此外,干眼症的控制与缓解在于预防为主,早诊断、早治疗才能确保疗效。由于干眼症导致的不适会给患者的生活和学习带来不便和影响,从而给患者心理造成一定的压力,成为思想负担。同时大部分干眼症都在门诊诊治,因此护士可以根据患者的年龄、性别、文化程度及接受能力有针对性地讲解干眼症的相关知识,使其了解治疗的目的及方法,并指导患者正确用药以缓解不适症状。同时给予情感支持以消除患者的疑虑,减轻患者的思想负担,积极配合治疗并定期复查。
三、生活起居
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及规律的作息时间是非常重要的,保证充足的睡眠不熬夜。指导患者科学安排工作提倡健康合理的生活方式做到劳逸结合积极参加体育锻炼及户外活动若在室内游泳池游泳者应戴护目镜以防含氯消毒液对眼部的刺激而加重症状。佩戴角膜接触镜者夜间睡觉时要取出因为睡觉时泪液个泌减少致角膜镜片干燥可破坏角膜泪膜结构加重干眼症状对长期操作电脑或行近距离用眼工作者如文秘人员其工作时问不宜过长最好每隔60min休息10~15min远眺5m以外的景物或观赏绿色植物以缓解眼疲劳同时为减轻干眼症状操作电脑时双眼与显示器的高度应平视或轻度向下注视荧光屏距离40~60cm为宜屈光不正者须配戴合适的矫正眼镜戴淡黄色镜片保护眼睛有助于增加舒适度适时局部滴无防腐剂的人工泪液或经常闭眼休息片刻可缓解干眼症状冬季气候干冷时或风沙大时外出可戴护目镜以保护眼睛以免眼部水分蒸发过快致眼部干涩不适加重干眼症状。室内舒适温度为18C~21°C相对湿度为60%因空调环境或使用暖气的空气比较干燥为增加空气的湿度可在室内放置大叶绿色植物可使用加湿器以保护空气的湿润定期开窗通风保持空气新鲜可降低对眼表的损害维持眼表的水分对无明显环境因素影响的患者应积极寻找病因并采取对因治疗措施如积极治疗眼部病症勿盲目用药等以免加重症状致使病情恶化降低视力。
四、治疗
对于绝经期妇女性激素紊乱引起的严重干眼症可在医生指导下用激素替代疗法治疗。对于一些无法治愈的干眼症需指导患者选择适合自己使用的不含防腐剂的人工泪液以缓解症状增加舒适度。干眼症主要由泪液生成多少、泪液质量、排泄多少三种因素所致因此明确诊断去除病因对改善干眼症状尤为重要如某些干眼症由药物、眼部感染和戴角膜接触镜所引起一旦消除原因后症状即可减轻和消失对于睑缘炎者使用抗炎药如环孢霉素可减轻泪腺睑板腺管及结膜的炎症从而使泪液分泌正常并定期热敷及行睑板腺按摩以及清洗睑缘有助于睑缘的睑板腺管开口通畅促进泪液的脂质分泌覆盖眼表稳定泪膜。另外,OPT治疗是新兴的一种治疗方案,可以开放睑板腺功能,治疗效果深受患者肯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