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疑自己得了丙肝,需要做哪些检查?
供稿:本站编辑 发布时间:2025-04-15 浏览量:74次

丙肝是一种由丙型肝炎病毒(HCV)感染引起的病毒性肝炎,HCV是一种RNA病毒,在感染初期可无明显症状。很多人感染后多年才发现,但长期不治疗可能导致肝脏损害,包括肝硬化和肝癌等严重后果。所以,如果你怀疑自己可能感染了丙肝,莫慌!早检查,早诊断,早治疗是关键。

一、初步筛查—丙肝抗体检测(抗-HCV)

目前临床上最常用的检测方法,但需要注意的是,丙肝抗体阳性并不意味着当下一定存在感染,还可能是既往感染已经自愈或者处于感染的恢复期等情况,所以通常还需要进一步检查确认。丙肝抗体阴性基本可以排除感染,但如果近期有高危行为(如输血),建议3个月后复查。

二、确诊检查—丙型肝炎病毒核酸检测(HCV RNA)

该方法是确诊丙肝感染的“金标准”。HCV RNA阳性提示确诊感染丙肝,需尽快就医治疗。HCV RNA阴性提示可能曾经感染但病毒已经清除,建议定期复查。此外,核酸检测还用于抗病毒治疗前基线病毒载量分析,治疗结束后的应答评估,以及制定后续治疗方案。

三、辅助检查—评估病情严重程度

1.肝功能、凝血功能和肝纤维化等血清学检查评估肝脏损伤程度和功能状态。

2.影像学检查(如腹部超声和CT等)主要目的是监测慢性HCV感染疾病进展情况,发现占位性病变和鉴别其性质,尤其是监测和诊断肝硬化和肝细胞癌。

3.肝脏瞬时弹性检测、肝组织穿刺活检等可以较准确地识别轻度肝纤维化和进展性肝纤维化或早期肝硬化。

四、个性化治疗—基因分型

确认丙肝感染后需要进一步检测基因分型。根据文献报道,HCV分型为1-6型及若干亚型,我国较为常见的HCV基因是1b和2a型,其中以1b型为主,约占56.8%;其次为2型和3型,基因4型和5型非常少见,6型相对较少。关于治疗前评估,指南指出采用基因型特异性直接抗病毒药物(DAAs)方案治疗的感染者,需要先检测基因型以便选择合适的药物。

温馨提示:丙肝主要通过血液传播,日常接触(如吃饭、拥抱)不会传染。即使确诊,也无需过度紧张,及时寻求专科医生的帮助,早干预才能保护好你的“小心肝”。

 

参考文献:

[1]中华医学会肝病学分会,中华医学会感染病学分会.丙型肝炎防治指南(2022年版)[J].中华传染病杂志,2023,(第1期):29-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