肠根阻康复饮食进阶课堂
供稿:本站编辑 发布时间:2025-06-27 浏览量:68次

肠梗阻是指由于多种原因导致肠道内的内容物无法正常转运和通过肠道的疾病,它是外科的常见病症。主要的发病原因有术后肠粘连,结直肠肿瘤,肠套叠,疝气,肠扭转等。梗阻不仅会引起肠管的解剖和功能上的改变,也可能导致全身的生理紊乱,严重时可危及生命。肠梗阻的类型多样,包括机械性肠梗阻、动力性肠梗阻以及血运性肠梗阻等。

肠根阻饮食核心原则:分阶段渐进式饮食

肠梗阻患者的肠道功能受损,饮食需严格遵循禁食→流质→半流质→软食”的阶梯过渡原则,避免加重梗阻。

急性期(完全梗阻或术后24~48小时)

1.完全禁食禁水:通过静脉输液补充水、电解质及营养(葡萄糖、氨基酸、脂肪乳)。

部分梗阻:可尝试少量清流质(米汤、藕粉、去油肉汤),每日≤500ml,分次饮用。

2. 恢复初期(肛门排气后3~5天)

流质饮食:米油、过滤蔬菜汤、稀藕粉,每2小时50~100ml。

禁忌:牛奶、豆浆、甜食(易产气加重腹胀)。

3. 恢复中期(术后1~2周)

半流质食物:蒸蛋羹、芝麻糊、嫩豆腐、去皮鱼肉泥(需破壁机处理至无颗粒)。

低纤维主食:软米饭、低筋面条、小米粥。

4.康复期(术后3周~3个月)

软食为主:烩豆腐、清蒸鱼、炖烂的胡萝卜/冬瓜,逐步添加瘦肉类。

纤维增量:从每日≤5g缓慢增至10~15g(如苹果泥、熟香蕉)。

关键饮食管理技巧:

1.少量多餐:

每日5~6餐,每餐不超过200ml(约1小碗),减轻单次消化负担。

2.烹饪方式:

采用水煮、清蒸、炖烂,避免煎炸、烧烤;蔬菜需去皮去籽并彻底软化。

3.补水策略:

小口饮用温水(每日1500~2000ml),避免冷饮刺激肠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