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医院概况
    • 医院简介
    • 医院文化
    • 医院荣誉
    • 历史沿革
    • 党建行风
    • 院务公开
  • 新闻公告
    • 三医新闻
    • 通知公告
    • 媒体聚焦
    • 三医融媒
  • 患者服务
    • 预约挂号
    • 就医指南
    • 专家介绍
    • 门诊安排
    • 门诊优惠服务
    • 专病门诊
    • 特色医疗
    • 护理天地
  • 科室导航
    • 首义院区
    • 光谷院区
  • 科研教学
    • 科学研究
    • 教学动态
    • 住院医师
      规范化培训
    • 进修管理
    • 医学伦理委员会
    • 药物/器械临床试验机构
  • 人才招聘
    • 招聘公告
    • 简历投递
  • 联系我们
  • 首页
  • 医院概况
    • 医院简介
    • 医院文化
    • 医院荣誉
    • 历史沿革
    • 党建行风
    • 院务公开
  • 新闻公告
    • 三医新闻
    • 通知公告
    • 媒体聚焦
    • 三医融媒
  • 患者服务
    • 预约挂号
    • 就医指南
    • 专家介绍
    • 门诊安排
    • 门诊优惠服务
    • 专病门诊
    • 特色医疗
    • 护理天地
  • 科室导航
    • 首义院区
    • 光谷院区
  • 科研教学
    • 科学研究
    • 教学动态
    • 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
    • 进修管理
    • 医学伦理委员会
    • 药物/器械临床试验机构
  • 人才招聘
    • 招聘公告
    • 简历投递
  • 联系我们
重症医学科科室动态
首页 > 科室导航 > 三医院 > 非手术科室 > 重症医学科 > 科室动态
返回上一级
  • 30
    2023/11
    防艾走进体育学院;自爱,从我做起
          近日,武汉市第三医院光谷院区急诊与重症医学科主任付守芝走进武汉体育学院,为3000多名本科学生科普艾滋病防治知识。       当日10点多,在武汉市第三医院光谷院区急诊与重症医学科主任付守芝40多分钟的科普之后,武汉体育学院2023级的新生们踊跃互动,巩固刚刚学到的艾滋病相关的防治知识。       武汉体育学院2023级新闻传播学院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学生王芊逸说:“让我们更全方位的正确认识艾滋病,预防艾滋病,让我们人生安全、生命健康得到更加全面的保障。”       武汉体育学院2023级体育教育学院散打专业学生刘子溢表示:“让我深刻地了解到艾滋病知识原来离我们很近。作为新时代的新青年,也要做到志愿者的角色,发挥宣传者的作用,让更多人了解艾滋病、预防艾滋病,让我们的社会更安全、更和谐。”       根据中国疾控中心发布数据,我国每年在青年学生中检测发现艾滋病感染者/病人在3000例左右,以男性为主,80%以上通过同性性行为感染,报告病例平均年龄20岁左右。当前我国多地市发现猴痘疫情,在确诊感染猴痘病毒的人群中,艾滋病毒感染者比例占到52%。付守芝强调,防控艾滋刻不容缓。她提醒道,预防艾滋病,一定要有健康的生活方式,有性道德和健康的理念。一旦被意外暴露,立即向疾控中心报告,寻求帮助,阻断感染。       武汉体育学院学工部副部长付晓介绍,,武汉体育学院通过理论宣讲、专题报告等多种形式对新生进行学业与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大学生行为规范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疾病预防教育等入学教育活动,帮助学生建立良好的学习态度和心理状态,尽快融入校园环境,开启新生活。
  • 22
    2023/09
    开学季,防艾科普走进武汉体育学院
          9月11日,武汉市第三医院光谷院区急诊与重症医学科主任付守芝走进武汉体育学院,为3000多名本科新生科普艾滋病防治知识。       当日10点多,在武汉市第三医院光谷院区急诊与重症医学科主任付守芝40多分钟的科普之后,武汉体育学院2023级的新生们踊跃互动,巩固刚刚学到的艾滋病相关的防治知识。       武汉体育学院2023级新闻传播学院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学生王芊逸说:“让我们更全方位的正确认识艾滋病,预防艾滋病,让我们人生安全、生命健康得到更加全面的保障。”       武汉体育学院2023级体育教育学院散打专业学生刘子溢表示:“让我深刻地了解到艾滋病知识原来离我们很近。作为新时代的新青年,也要做到志愿者的角色,发挥宣传者的作用,让更多人了解艾滋病、预防艾滋病,让我们的社会更安全、更和谐。”       根据中国疾控中心发布数据,我国每年在青年学生中检测发现艾滋病感染者/病人在3000例左右,以男性为主,80%以上通过同性性行为感染,报告病例平均年龄20岁左右。当前我国多地市发现猴痘疫情,在确诊感染猴痘病毒的人群中,艾滋病毒感染者比例占到52%。付守芝强调,防控艾滋刻不容缓。她提醒道,预防艾滋病,一定要有健康的生活方式,有性道德和健康的理念。一旦被意外暴露,立即向疾控中心报告,寻求帮助,阻断感染。       武汉体育学院学工部副部长付晓介绍,9月8日到9月13日,武汉体育学院通过开学典礼、新生第一课、理论宣讲、专题报告等多种形式对新生进行学业与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大学生行为规范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疾病预防教育等入学教育活动,帮助学生建立良好的学习态度和心理状态,尽快融入校园环境,开启新生活。
  • 12
    2023/05
    劳模工匠爱心义诊走进工地,为城市建设者的健康保驾护航
          4月26日上午,武汉市第三医院六位劳模走进中建大公馆项目部开展“医心向党 初心为民——武汉市第三医院劳模工匠健康行”大型健康义诊活动。现场,武汉市第三医院急诊科、重症医学科、中医科、放射科、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消化内科主任为工友们讲解疾病预防、治疗及急诊急救的相关知识,提供了免费的健康咨询、血压、血糖测量,发放健康教育宣传资料及手册等。       心肺复苏是在患者发生心跳呼吸停止后最为重要的抢救手段,学会心肺复苏能为心跳骤停患者争取到宝贵的抢救时机。全国三八红旗手、全国优秀共产党员、武汉市第三医院光谷院区重症医学科主任付守芝在现场演示了心肺复苏操作,耐心讲解操作要点,手把手进行指导,并邀请现场工友们上台进行实际操作。 付守芝现场演示心肺复苏操作后,耐心讲解操作要点       武汉市第三医院工会主席陈敏称,医院开展此次劳模工匠进工地,旨在大力弘扬劳模精神、工匠精神,让专家们将新的医疗技术、服务带入一线,让劳动者们能享受到便捷的医疗服务,为城市建设者的健康保驾护航。
  • 12
    2023/05
    武汉市第三医院、南湖街宝安社区 联合开展主题党日
          湖北日报讯(通讯员江泓颖、陈舒)4月20日,武汉市第三医院与对口下沉单位宝安社区联合开展“医心为民服务 护航邻里健康”创意主题党日活动。       武汉市第三医院先模党员代表付守芝同志以《让党旗在疫情防控一线高高飘扬》给来自社区和医院的70余名党员讲党课,激励党员群众深刻体悟新时代医务人员在党的领导下“白衣执甲、丹心为矛、医心向党、生命守卫”的责任和担当,充分展现了医护工作者爱党爱国情怀。医院急重症团队现场开展应急救护培训,讲解了发生气道异物梗阻时的急救方法,现场邀请社区党员进行模拟操作,使他们能够正确掌握急救技能。市三医院医保办专员汪巍详细解读门诊共济相关政策并耐心解答群众疑问,进一步提高了辖区居民对医保政策的知晓率,让医保政策真正惠民利民。       在落实党务公开制度环节,医院党委与宝安社区党委签订共建协议,双方将结合开展美好环境与幸福生活共同缔造活动,整合双方资源,着力“共谋、共建、共管、共评、共享”,进一步为社区市民群众健康提供良好的服务,为健康武汉建设作出积极的贡献。       来自医院神经内科、心内科等八个专科的党员专家们还在社区广场上开展了大型义诊,活动吸引了大量居民前来咨询,现场接诊200余人次,党员专家还前往社区养老院开展送健康服务,为行动不便的老人提供康复指导,受到大家的一致好评。此次义诊也是今年医院健康社区行惠民活动的第三十四场,通过学做结合,让为民务实的价值追求根植于党员的思想和行动中。       三医院院长、党委副书记黄晓东说,医院党组织将持续开展下沉社区活动,引领医务党员发挥专长,前往社区为居民提供预防、诊疗、康复、慢病管理一体化的全生命周期服务链条等工作。
  • 12
    2023/05
    用最快的速度 抢救最危重的病人
          用最快的速度,抢救最危重的病人,他们所在的重症医学科,是全院离生死最近的地方。他们随时需要俯身、蹲下,甚至跪下,在各种响着报警信号的仪器间,疾步穿梭在急诊抢救室、手术室和ICU的走廊上不停奔跑 ,他们在ICU坚守生命的最后防线。       今年是35岁的闻彬从事护理工作的第12年,也是她成为武汉市第三医院ICU护士长的第2年。重症医学科不仅要跟死神抢速度,在专业性上要求也更高。       从新手小白到完成B超引导下穿刺困难血管,配合医生开展磁导航下置入鼻腔肠管……与时俱进,不断学习钻研新业务新技术,年纪轻轻就能挑大梁,是同事们对闻彬的普遍印象。       2020年,重症医学科成立ECMO团队,闻彬带领护理团队日夜钻研学习,配合医生组成ECMO轮班小组。在她看来,ECMO不是一上机就万事大吉,护士需要随时严密监测患者生命体征变化,护理穿刺伤口,进行体外循环管路的护理,防止意外脱出、漏血或是进空气,还要持续观察置管的下肢供血情况,防止出现缺血性坏死。与此同时,还要关注ECMO患者的镇痛、镇静情况,防止患者躁动。       去年4月的一个中午,年轻宝妈金女士在家人的搀扶下走进武汉市第三医院急诊科。脸色苍白的她告诉医生自己感冒了好几天,已经快好了,但总觉得胸闷,冒冷汗。各项检查结果一出来,医护团队就跑了起来!“暴发性心肌炎!死亡率高达80%!”ICU立即响应,闻彬带领护理团队积极配合医生救治。       呼吸机刚准备就位,一到ICU,金女士就出现心源性休克、致命性心律失常,室速、室颤反复出现,心电极度紊乱……心内科团队立即为她做了主动脉内球囊反搏,利用球囊帮她稳定血压、减少心脏负荷。没想到下午3时,监护仪再次报警,金女士又出现心力衰竭、心跳不稳,突然心搏骤停。ICU团队不间断地给金女士进行胸外按压,推注肾上腺素及电除颤,闻彬带着ECMO小组为她上机进行生命支持。       经过3天不眠不休的救治,金女士挺过致命的“心电风暴”,ECMO顺利脱机。闻彬带领护理小组又在床边守了3天,呼吸机也顺利脱机,金女士转入普通病房,进入恢复期。       为让重症救治护理流程更顺畅,闻彬带领科室护士不断对临床工作进行改进优化,申报实用性专利3项,并于2022年11月参与全国医院品管圈大赛,获优胜奖。为了让急救的脚步更快一点,2015年起,闻彬就协助科室主任创建“‘汉’卫生命”党建急救公益品牌,不定期到院外进行急救公益培训,帮助更多的市民掌握急救技能,她于2022年被授予“优秀志愿者”的称号。“如果我们能跑得更快一点,生命的希望也就更多一点。”闻彬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 闻彬正在对火车站工作人员进行心肺复苏急救培训
  • 12
    2023/05
    武汉市第三医院光谷重症医学科主任做客 问健康:脑中风发病迅速 如何急救
          2023年4月6日,武汉市第三医院光谷院区重症医学科付守芝主任做客《问健康》 栏目,为公众普及脑中风的预防。      脑中风(Stroke)是中医学对急性脑血管疾病的统称,它是以猝然昏倒、不省人事、口角歪斜、语言不利、半身不遂为主要症状的一类脑血液循环障碍性疾病。因发病急骤,症见多端,病情变化迅速,与风之善行数变特点相似,故名中风。脑中风发病率高、死亡率高、致残率高、复发率高且并发症多,是威胁人类生命和生活质量的重大疾患之一。本病相当于现代医学的“脑卒中”,包括脑出血、脑血栓形成、脑栓塞、脑血管痉挛等。 付主任给大家详细的讲解脑中风的分来,分为缺血性脑中风和出血性脑中风。 1、缺血性脑中风(卒中)       根据病程不同可分为可逆性缺血性神经功能缺失、进展性卒中、完全性卒中。       (1)可逆性缺血性神经功能缺失:局限性神经功能缺失,持续时间超过24小时,但在3周内可完全恢复。       (2)进展性卒中:脑缺血症状逐渐发展和加重,数小时或1~2天内达到高峰,有梗死灶存在。常见于椎动脉系统脑梗塞。       (3)完全性卒中:脑缺血症状发展迅速,发病后数分钟至1小时内达到高峰。 2、出血性脑中风(卒中)       根据出血部位不同,可分为脑实质出血、脑室出血和蛛网膜下腔出血。其中脑实质出血包括基底节区出血、丘脑出血、脑叶出血、脑干出血、垂体出血、小脑出血和脑室出血。       付主任特别强调,在临床上,脑中风出现年轻化趋势,发病年龄往前推移,此外,肥胖超重者、糖尿病和高血压患者发病风险大,男性比女性更容易发病。       由于病因、病变部位不同,脑中风的症状也不一致。脑中风可能突然发生,也可能渐进性发展。例如,起初患者可能只感到轻微的乏力,可一段时间后,则会发现一侧的上肢和下肢无法活动。而有的患者突然急性发作,给人预留的反应 和抢救时间很短。付主任提醒,如果您的家人出现如下症状,可能需要警惕是否发生了脑中风 。       1、偏瘫,即一侧肢体无力、活动受限、运动不能,有时表现为没有先兆的跌倒、行走困难、头昏眼花、平衡或协调功能丧失、生活不能自理。       2、偏身感觉障碍,即脸、舌、手或腿脚麻木,感觉迟钝,最常发生在身体的一侧,有时还会伴有耳鸣、听力减退或事物旋转感。       3、偏盲,即双眼的同一侧看不见东西。       4、失语,即语言障碍,主要表现为语言不利、吐字困难、失语或者语不达意,听不懂别人和自己说的话,不理解也写不出以前会读会写的字。       5、未知原因的剧烈头痛,有时伴喷射性呕吐。       6、眩晕伴恶心呕吐,眩晕即看东西天旋地转或自己感觉在旋转。       7、发音及吞咽困难,说话时舌头变笨,言语含糊,喝水吃饭呛咳。       8、视觉异常,主要表现有一过性黑朦,患者突然眼前发黑、视物不清,有时复视,即看东西成双影。       9、意识障碍,表现为精神萎靡不振,老想睡觉或整日昏昏沉沉,很多患者会频繁打哈欠;有的会突然变得沉默寡言、表情淡漠、行动迟缓或多语易躁;有的会出现短暂的意识丧失;有的会猝倒,昏迷不醒 家庭处理       对于脑中风患者,时间就是生命,如果在短时间内能发现症状,并且得到及时治疗,能很大程度上降低脑中风导致的致残率和死亡率。所以如果发现周围人有可疑症状,应快速识别并及时拨打急救电话。可以学习和利用FAST口诀:       1、F即Face(脸):脸部一侧可能发生面瘫,患者无法微笑,嘴巴或眼睛下垂。       2、A即Arm(手臂):疑似中风患者无法顺利举起单手或双手,单手或双手无力、麻木而动弹不得。       3、S即Speech(说话):患者无法流利对答,或说话含糊不清,尽管处于清醒状态,却无法把话说清楚。       4、T即Time(时间):如果发现上述 3条中的一条或多条症状,应第一时间拨打“120”,尽快前往有卒中中心的医院或神经内科进行救治。 急诊(120)指征       1、突发一侧上肢或下肢麻木、无力甚至丧失运动能力;       2、突然感到一侧面部麻木或口角歪斜;       3、突然出现舌强言謇(舌体伸缩不利、吐字不清或讲话不灵)、智力障碍等;       4、突发不同于以往的严重头痛;       5、双眼突然看不清眼前出现的事物;       6、突然昏倒、不省人事情;       7、有高血压、糖尿病、心脏病、血脂异常等病史。      
  • 28
    2023/03
    小区一连发生两起异物卡喉 武汉市第三医院急救团队空降社区进行培训
          “身边有孩子吃糖卡住了怎么办?”“把孩子倒过来,提着脚抖一抖。”“错!应该采用海姆立克急救法进行施救。”       2023年3月7日,武汉市第三医院光谷院区急诊、ICU主任付守芝带领科室医护人员来到洪山区紫菘逸景华庭小区,为居民进行应急救护技能培训。       今年以来,该小区曾经有两位患者因为异物卡喉,被紧急送往三医院急诊科救治,付主任说异物卡喉是日常非常容易发生的意外,成人边吃饭边说话,老人吞咽能力下降,或是儿童误食,导致异物卡喉,最常见的异物是坚果、果冻等。ICU医护团队特别为居民进行了现场示范,分别演示了成人、儿童、和孕妇,遭遇异物卡喉时的海姆立克急救法。随后,医护团队一对一指导居民进行操作讲解和示范,力求让现场每一个居民都能熟练这一急救技能。       针对居民们近期关心的甲流预防问题,付主任也科普了相关知识,从甲流和普通感冒的区别,如何有效预防感染,到甲流重症的识别等方面进行了讲解和互动。       付守芝主任说,生活中各类突发疾病和意外伤害都时刻威胁人们的健康和生命,掌握相关急救知识,可以进一步提升普通群众的自救互救能力。自2014年起,付守芝主任开始带领团队在光谷社区、高校、工地、企业、甚至街头地做急救公益培训,2020年,她带头创立了”汉卫生命,救在你身边“党建服务品牌,将公益急救知识延伸到更多地方。光谷地区居民如果想邀请急救公益培训团队来家门口开展培训活动,可以通过社区联系武汉市第三医院光谷院区急诊、ICU公益培训团队。
  • 22
    2023/02
    感染新冠的101岁奶奶,康复出院了!
          超高龄,身体机能减退,且患有多种疾病,体重仅33公斤,感染新冠病毒后出现发热、腹泻、胃口差等多种情况。面对救治困难重重的101岁的陈奶奶(化姓),武汉市第三医院光谷院区的医护人员针对她的个体情况,除了对症治疗外,还特别注重营养支持。19日,老人康复出院,可以回家与家人过年了。这也创下该院区近期出院的新冠康复患者最高龄纪录。       陈奶奶是去年12月底被家人送到市三医院光谷院区的,当时,她因感染新冠病毒,好几天粒米未进,精神状态非常差。老人家属恳求医生:“老人年纪大、身体状态差,救治确实困难,但我们希望能尽最后的努力。”接诊的感染病区8楼负责人朱争艳当即表示:一起努力。超高龄老人各项身体机能都已经减退,加上发热和腹泻,胃口差,无法进食,治疗困难重重。       参与救治的重症医学科医生杨璐瑜介绍,针对老人的个体状况,同事们对整体治疗策略进行了优化和精细化,并且每日参与查房,密切关注老人的病情进展。感染病区医护团队为陈奶奶进行了抗病毒、抗感染治疗,给予营养支持和高流量氧疗。对于她的护理也是特别精细,不仅进行俯卧位通气、拍背、排痰、雾化,还细心照顾到老人原有的褥疮创面。约一周后,陈奶奶病情开始好转。       陈奶奶体重仅33公斤,营养支持在治疗中显得非常重要。朱争艳介绍,普通患者如果无法进食,可以通过静脉方式补充营养,但超高龄老人静脉穿刺有风险,且陈奶奶心衰情况严重,每天需严格限制液体量。所以不能从静脉通道补充的营养剂和药物,需要一口一口喂下去,这就给护理增加了难度。同时,老人的吞咽功能衰退,喂药时稍不小心就会造成呛咳,甚至有窒息风险。为此,护士用勺子将药片碾成粉末,哄着老人吃饭,慢慢地喂。       在感染病区和重症医学科团队的共同努力下,陈奶奶健康状况稳定下来。19日,陈奶奶的女儿和孙子到医院来接她回家过年。面对家属的道谢,朱争艳说:“家有一老如有一宝,这位‘大宝贝’的出院,同样也鼓舞了我们医护人员。
  • 22
    2023/02
    69岁男子双肺90%变白,精心治疗一周后出院
          双肺严重感染,90%白肺,经过一周的精心治疗,69岁的程先生被武汉市第三医院光谷院区重症医学科从死亡线上拉了回来。1月3日,出院在家休养的他给自己的救命恩人发来了感谢。       2022年12月15日,程先生“阳”了,起初只是发热咳嗽咳痰,一周后轻微活动就会喘气,而且难以安睡,总感觉憋闷,随后完全无法活动,甚至翻身都会喘气半天缓不过来。23日,家人发现患者呼吸窘迫、呼叫反应迟钝,赶紧将其送至武汉市第三医院光谷院区救治。       入院后检查发现,程先生双肺90%都变白了,监护仪检测其氧饱和度仅为70%,ICU立即为他安排了高流量吸氧,并指导患者进行清醒状态下俯卧位治疗,在俯卧位结合高流量吸氧状态下,患者氧合逐渐上升,80%-85%-90%。同时给予抗病毒抗感染、化痰、平喘、激素等药物治疗,结合控制血压、营养治疗、肺康复等一系列综合救治,一周后,程先生的病情开始好转,复查CT患者“白肺”开始吸收,氧饱和度逐渐恢复到95%以上,并且可以耐受轻微活动,达到出院标准。出院前,付守芝主任在病房内为程先生加油鼓劲。       武汉市第三医院光谷院区重症医学科主任付守芝说,当患者出现喘气,不能耐受活动,并且脉氧低于93%,呼吸变得急促浅快(呼吸频率>30次/分)时,持续无法缓解的时候,就应该考虑肺部CT明确肺部病变范围,并到医院评估呼吸衰竭的程度。       1月3日,程先生给付守芝主任发信息,表示经过这一周的治疗,感觉呼吸顺畅多了,顺利出院后还是会继续配合保暖、休息、营养及药物治疗,帮助后期恢复。
  • 22
    2023/02
    压峰缓疫 快处减损 | 不放弃每一个生命!“大白肺”治愈出院
          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各大医院全力救治重症患者。在武汉市三医院,经过医护人员们的全力施救,又一位危重症患者转危为安,康复出院。       2022年12月31日上午,新冠康复患者郑先生家属给武汉市三医院光谷院区的重症病房医护们,送来了两面锦旗,表达感激。        “对你们ICU所有的整个医疗团队,对你们表示个人的感谢。”        “谢谢谢谢,也谢谢你们对我们的肯定和鼓励。”       两周前,67岁的新冠感染者郑先生被送到武汉市三医院光谷院区救治,当时他高40多度,呼吸急促、胸口闷痛,甚至一度陷入昏迷。      康复患者家属郑先生:“那个时候医院就非常紧张,我们当时就连夜把爸爸就推进ICU,那一刻其实我们挺难过的,他其实是在外面是交代好了后事才进ICU的,我们是做好他可能出不来的准备。”情况紧急,ICU的医护们立刻对郑先生进行了气管插管,接入呼吸机,并通过药物控制血压,经过半个小时的全力救治,郑先生的情况,终于好转了。       康复患者家属郑先生:“我们能看到他们(医护)是疲惫的,他们还有发烧、咳嗽的症状,但即便在那个情况下,他们还是全心全意地在治疗病人,同时还要在跟家属保持沟通,有时候还要来鼓励我们。”        虽然病情暂时稳定了下来,但郑先生两肺几乎全白。这种被医生们称为“大白肺”的症状,是新冠病毒感染后最凶险的症状之一,除了药物治疗外,最关键的就是要帮助患者进行俯卧位的通气,也就是说,每隔几个小时,医护人员就要帮助病人翻一次身,可郑先生身上连接着各种医疗设备,医护们只能6到8人一组,通力合作才能完成。       武汉市第三医院光谷院区急诊和重症医学科主任付守芝:“十几个管路,哪一个管路出现问题的话,都可能带来严重的问题,每次翻身就需要我们医护团队严格检查我们的流程,并且统一大家高度精力集中,才能够保证我们万无一失,我们一场翻下来的话得两个多小时,我们20多个病人,大家一做下来都是一身汗。”       记者发现,这间ICU病房比起平日拥挤了不少,因为平日里放的20张病床,现在增加到了27床,虽然病人增加了,但这些大部分都还处在新冠感染恢复期的医护们,依然一丝不苟地照顾着每一位病人。他们还专门从网上买了护理枕,垫在病人们的床上,确保他们俯卧位呼吸时不憋闷,对于肺功能有好转迹象的,他们买来气球,让患者锻炼肺功能。经过两周的救治,郑先生康复出院。       康复患者家属郑先生:“最终的结果看起来还是比我们想象中的要乐观一些,所以那一刻其实就是这种被关爱、被照顾的感觉,是很温暖的。我真的非常非常感谢,这种是溢于言表的感谢,我不知道用什么词语可以形容。”
  • 08
    2023/02
    “谢谢你们!元宵节快乐!” 患者为ICU医护送汤圆致谢
          “谢谢你们!元宵节快乐!”2月4日,在武汉市第三医院重症监护病房的生活区,32岁的市民孟先生特地为医护们送上汤圆表达感谢。春节期间,他曾在这里住院治疗,是医护的悉心照料和鼓励,让他的身体逐渐康复。       2月4日,孟先生特地来到武汉市第三医院,他告诉极目新闻记者,自己在1月23日(大年初二)当天,因重症肺炎被送到ICU治疗。刚收治进入ICU时,董先生发烧39℃,且有乏力、食欲不振、呼吸困难等多种症状。主治医生董辉等医护人员,为他进行了俯卧位通气、机械辅助排痰、增强免疫力、抗感染、雾化等综合治疗,孟先生的血氧饱和度逐步改善,乏力、食欲不振的情况也渐渐好转。然而,当时他在病房中总是担心工作和家人,心情也不自觉焦虑起来,是医生和护士们的照料与鼓励让他的情况一天天好转。1月28日,他被转到普通病房治疗,身体逐渐恢复。       元宵节前夕,为了表达感激之情,他专程于2月4日前来,给医护们送上汤圆表达感激和祝福。       一碗碗芝麻汤圆被送到医护们手中,让医护人员十分温暖。董辉说,孟先生在春节期间住院,她深知孟先生担忧的心情。因此,自己每天查看病情后,每天都会鼓励孟先生“要有信心,一定可以挺过去的”“我们只是做了自己应该做的事情。这甜甜的汤圆,是对我们最大的鼓励和肯定。”董辉表示。
  • 08
    2023/02
    平安过元宵,急诊科医护现场科普急救技能
          “通过‘石头剪刀布’法三步骤,我记住了如何帮助被噎住的人。”2月4日上午,武汉市关山街道居民冯女士告诉记者。元宵节前夕,冯女士参加了一场在关山街第一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开展的急救培训,该培训旨在告诉大家食物堵塞气道后如何自救互救。       负责此次培训的武汉市第三医院光谷院区急诊和重症医学科主任付守芝介绍,老人和儿童吞咽体积较大、黏腻的食物后噎住的情况很常见。急诊科医护曾接诊过一位88岁的婆婆,婆婆因脑血管病后遗症有吞咽困难,在元宵节被一颗汤圆噎住、堵住气道无法呼吸,立即被子女送医治疗。“元宵佳节即将到来,市民有吃汤圆的习俗,我们科普的目的是帮助市民出现紧急情况后自救、互救。”       上午10时许,在付守芝的指导下,急诊科护士赵晟向医护和居民示范海姆立克法开展急救。他将步骤分解为“剪刀石头布”三步,依次讲解。记者看到被救者穿戴好装有堵塞物的背心站在前面,赵晟站在被救者两腿中间,右手中指和食指抵在他的肚脐上两指就是“剪刀”,左手握拳、大拇指顶住被救者的胃部是“石头”,右手将拳头包住45度角向上、冲击被救者的腹部就是“布”,随着冲击的次数增加,背心中的堵塞物就弹了出来,噎住物瞬间脱出,一次施救顺利完成。       “我们每年过元宵节都要吃汤圆,被噎住如何救助的科普很及时,今天我学会了海姆立克法的步骤,回家后我就教给家人。”冯女士说。听完医生的讲解后,她也亲自上手体验了一次海姆立克法急救,按照医生指导的步骤,冲击被救者腹部三次便将堵塞物脱出。       此次急救培训的主题为“‘汉’卫生命,携手同行——急救基层行”。除示范海姆立克法外,急诊科医护还现场展示了心肺复苏术。关山街第一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医护和关山街道居民参与了培训。       “希望参加培训的医护和居民学到急救技能后,提高急救、自救、互救能力,过一个平安的元宵节。”付守芝说,这是武汉市第三医院急救公益团队开展急救培训的第9个年头,目前该团队为多家学校和工厂进行了急救培训,辐射武汉市武昌区、洪山区、硚口区、汉阳区、东湖高新区等多个区域。
上一页 12345 下一页
跳至页
视频专区 护理天地 下载专区 人才招聘
  • 医院概况
  • 新闻公告
  • 患者服务
  • 科室导航
  • 科研教学
  • 人才招聘
  • 联系我们
武汉市第三医院
微信公众号
武汉市第三医院
支付宝二维码
健康武汉
微信小程序
Copyright © 2024 武汉市第三医院(武汉大学附属同仁医院) 版权所有 鄂ICP备13016264号-1 鄂公网安备42018502002779号
友情链接
  • 武汉大学
  • 京伦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