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季来临,从冰箱里拿出西瓜、冰棍大快朵颐,可真爽,但看到近期多例因为食用冰箱储存食物发生李斯特菌感染的案例,手里的冰品瞬间不香了。美国1998年因污染熟肉致21人死亡,2011年污染哈密瓜致30人死亡。正确认识,才能不慌张,李斯特菌感染到底是怎么回事呢?
李斯特菌感染(李斯特菌病)是由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简称单增李斯特菌)引起的食源性疾病,具有高致死率的特点,尤其对特定高危人群威胁极大。
一、病原体特性
1. 生物学特征:单增李斯特菌为革兰阳性短杆菌,兼性厌氧,可在细胞内寄生,产生溶血性外毒素。 耐低温:在-20℃至45℃均能繁殖,家用冰箱(4-6℃)是其常见繁殖环境,故称“冰箱杀手”。怕高温:70℃加热2分钟或45℃持续7分钟可灭活。
2. 传播途径:主要通过食用被污染的食物(如生奶、冰激凌、熟肉、生蔬等)经消化道感染,也可通过胎盘、产道传播给胎儿,或经破损皮肤、黏膜感染。
二、易感人群与临床症状
1. 高危人群:孕妇(感染风险是非孕人群的18倍)、新生儿、老年人(≥65岁)、免疫功能低下者(如HIV患者)。
2. 临床表现:健康成人多为自限性胃肠炎(发热、腹泻、头痛等),数日自愈。而高危人群表现为侵袭性感染,出现败血症、脑膜炎、心内膜炎,死亡率20%-50%。孕妇尤其需要注意,轻症类似流感,但可致流产、死产、早产或新生儿脑膜炎(死亡率33%-100%)。
三、预防措施
注意食品处理,避免生食,不喝未巴氏消毒的奶制品,不吃软奶酪、生肉、未洗净蔬果。生熟分开,刀具、砧板分开使用,避免交叉污染。冷藏熟食食用前需彻底充分加热(≥70℃)。定期清洁冰箱,处理食物前后洗手。孕妇、老人等避免食用高风险食物(如烟熏海鲜、冷藏即食食品)。
四、治疗及预后
若明确为李斯特菌感染,药物治疗首选氨苄西林或青霉素,重症联合庆大霉素,疗程上脑膜炎需治疗20天以上,败血症约15天。及时治疗可痊愈,但免疫力低下者可能出现呼吸衰竭、休克等严重后果。
通过以上措施可有效降低李斯特菌感染风险,高危人群需格外警惕。若出现疑似症状,应立即就医并告知医生可能的食物暴露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