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结节,这个听起来有些陌生的医学名词,实际上是现代人肺部健康中一个不容忽视的“捣蛋鬼”。它像一颗潜藏在肺部的“小种子”,可能毫无症状,却在体检时通过影像学检查(如CT)被发现。武汉市第三医院的徐丽丽护士长在湖北省抗癌协会首届肿瘤防治科普大赛中,以生动的比喻将肺结节称为“捣蛋鬼”,呼吁公众重视其潜在风险,并科学应对。
什么是肺结节?
肺结节是直径小于3厘米的肺部类圆形或椭圆形阴影,多数为良性,但少数可能为早期肺癌。随着低剂量螺旋CT的普及,肺结节的检出率显著上升。数据显示,约20%-30%的成年人在CT检查中会发现肺结节,其中仅有约5%为恶性。
如何应对肺结节?
科学诊断
CT检查:低剂量CT是筛查肺结节的首选,能清晰显示结节的大小、形态和密度。
随访观察:对于小于5mm的结节,医生可能建议年度复查CT,5-14mm半年查CT观察变化,>15mm抗炎2-3周,1个月复查CT。
活检或手术:若结节增大或形态可疑,需通过穿刺活检或微创手术明确性质。
避免误区
不必过度恐慌:大多数肺结节为良性,盲目焦虑反而影响健康。
勿信偏方:部分患者迷信“偏方”延误治疗,应遵循专业医生建议。
预防与健康建议
戒烟:吸烟是肺癌的重要诱因,戒烟可显著降低风险。
定期体检:40岁以上人群、吸烟者或有肺癌家族史者,建议每年做一次低剂量CT筛查。
改善环境:减少接触油烟、粉尘,雾霾天做好防护。
徐丽丽护士长的科普启示
徐丽丽护士长通过“捣蛋鬼”这一形象,将复杂的医学知识转化为通俗易懂的科普内容,提醒公众关注肺健康。她强调,科学认知和早期干预是关键。发现肺结节后,既不能掉以轻心,也无需过度治疗,应在专业医生的指导下制定个性化方案。
肺结节虽小,却牵动着每个人的健康神经。通过科学的筛查、理性的态度和健康的生活方式,我们完全有能力让这个“捣蛋鬼”无处遁形,守护好呼吸的每一口清新空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