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发性肝癌介入治疗显奇效:肿瘤标志物成功“转阴”!
供稿:本站编辑 发布时间:2025-06-30 浏览量:19次

原发性肝癌,尤其是中晚期肝癌,曾让无数患者和家庭忧心忡忡。然而,现代医学的进步带来了更多有力的武器。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作为一种成熟的微创介入治疗手段,正在帮助众多患者有效控制肿瘤,甚至迎来令人欣喜的指标变化——肿瘤标志物转阴!

“饿死”+“毒杀”:TACE的精准打击

TACE,全称经导管肝动脉化疗栓塞术,其核心原理极具针对性:精准“断粮”(栓塞):医生通过大腿根部一个微小穿刺点,将导管超选择性地插入肝癌的供血动脉。注入特制的栓塞颗粒(如碘油、微球等),堵塞肿瘤的“生命线”,切断其氧气和营养供应,让肿瘤细胞大量“饿死”。

局部“毒杀”(灌注化疗):在栓塞前或同时,通过导管将高浓度的化疗药物直接灌注到肿瘤内部及周围。这相当于在肿瘤“老巢”内精准投放“打击武器”,显著提高药物杀伤效果,同时大大减少对全身正常组织的毒副作用。

肿瘤标志物成功“转阴”意味着什么?

对于肝癌患者,甲胎蛋白(AFP)是最常用且重要的肿瘤标志物。它的水平往往与肿瘤的活跃程度密切相关。

治疗前:AFP水平通常明显升高,提示肿瘤存在并活跃生长。

治疗后效果良好:当TACE治疗取得显著效果,肿瘤组织被大量灭活、坏死、缩小后,一个关键的积极信号就是——AFP水平持续下降,直至降至正常范围(阴性)!

AFP“转阴”传递的积极信号:

肿瘤活性受抑制:表明体内产生AFP的肝癌细胞已被大量杀灭或处于非常不活跃的状态。

治疗反应良好:这是TACE治疗有效的直接且重要的客观证据之一。

疾病可能进入稳定期:为患者赢得宝贵的稳定时间,生活质量得以提升,也为后续可能的根治性治疗(如手术切除、消融)或长期带瘤生存创造了有利条件。

预后改善的指标:研究显示,AFP在TACE后显著下降甚至转阴的患者,往往预示着更长的生存期和更好的预后。

真实案例:希望之光

张先生(化名)确诊为肝癌,AFP高达59.7ng/mL(正常值0-7)。经过精细的TACE治疗,影像复查显示肿瘤明显缩小、坏死。更令人鼓舞的是,他的AFP指标持续下降,最终稳定在正常范围内。这个“转阴”的结果,不仅给了张先生巨大的信心,也是医生判断治疗成功的关键指标之一。他现在定期复查,状态稳定,生活质量显著改善。

专家提醒​

综合治疗是关键:TACE常需多次进行,或与消融、靶向、免疫等其他治疗手段联合,以达到最佳效果。AFP转阴是重要里程碑,但并非终点。

定期复查是保障:即使AFP转阴,也必须严格遵医嘱定期复查(包括影像学检查和AFP等肿瘤标志物检测),监测有无复发或新发病灶,实现早发现、早干预。

个体化差异:治疗效果和AFP反应存在个体差异。医生会结合影像学、肝功能、症状等多方面综合评估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