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天到了,孩子们放假在家,好奇心旺盛的“熊孩子”们上蹿下跳,稍不留神就可能被烫伤!热水、热汤、电熨斗、摩托车排气管……危险无处不在。如何预防烫伤?烫伤后如何正确处理?这份科普指南请收好!
一、这些地方最容易烫伤孩子!
1. 厨房重地:热水壶、热汤锅、电饭煲蒸汽,孩子拉扯桌布易打翻。
2. 浴室隐患:洗澡水过热、花洒突然出热水,孩子玩水易被烫。
3. 客厅/卧室:电熨斗、热水杯、充电器发热,孩子触摸易受伤。
4. 户外风险:摩托车排气管、露天暴晒的金属滑梯、烧烤架等。
二、烫伤后,千万别做这些“土方法”!
涂牙膏、酱油、香油——可能引发感染,加重伤势!
冰敷或直接用冰块——极端低温会损伤皮肤组织!
强行撕脱衣物——可能连带撕掉烫伤的皮肤!
三、正确急救记住5个字:冲、脱、泡、盖、送!
1. 冲:立即用流动冷水(15-25℃)冲淋伤处15-20分钟,降温止痛。
2. 脱:轻轻剪开或脱去衣物,避免摩擦伤口。
3. 泡:若疼痛持续,可将伤处浸泡在冷水中(勿用冰水)。
4. 盖:用干净纱布或无菌敷料覆盖伤口,避免污染。
5. 送:严重烫伤(面积大、深、或伤及面部/关节)立即送医!
四、预防烫伤,家长要做到这些!
✅ 热水壶、汤锅放在孩子够不到的地方。
✅ 洗澡时先放冷水再兑热水,测试水温后再让孩子进入。
✅ 教育孩子“烫的东西不能摸”,可通过小实验(如温热水触碰)加深印象。
✅ 户外活动时远离高温物品,如摩托车排气管、暴晒的游乐设施。
小贴士:家中常备无菌纱布、医用敷料,应急处理更从容!
安全无小事,防患于未然!
让宝贝们度过一个安全、快乐的暑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