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菌”然是你!食物中毒背后的真凶找到了
供稿:本站编辑 发布时间:2025-08-05 浏览量:370次

夏日来临,气温升高,饮食不当易引发腹泻呕吐,甚至食物中毒,而罪魁祸首很可能就是它——金黄色葡萄球菌,今天让我们一起来了解该菌引发食物中毒的相关知识。

金黄色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aureus)是一种常见的食源性致病菌,其产生的肠毒素是导致食物中毒的主要原因。

1.病原体特点

形态特性:革兰氏阳性球菌,显微镜下呈葡萄串状排列。该菌在固体培养基(如血琼脂平板)上生长时,产生金黄色色素(由类胡萝卜素衍生物“葡萄球菌黄素”引起),菌落呈现典型金黄色。

生存能力:最适生长温度37℃,60℃加热30分钟可杀死大部分活菌;80℃加热10分钟能更快速有效地杀灭细菌(但部分芽孢可能存活);煮沸(100℃)1-2分钟即可灭活该菌。

毒素特性:分泌的肠毒素(如SEA-SEE)耐热(100℃煮沸30分钟仍稳定),普通烹饪无法破坏(需121℃高压灭菌20分钟以上才可破坏)。

2.常见污染食物

金葡菌常见于以下几类食物中:乳制品(如牛奶、奶酪等);蛋制品(例如沙拉、蛋黄酱等);肉制品(特别是切好的熟肉、香肠、火腿等);蛋糕和糕点(特别是含有奶的甜点)。

污染途径:食品加工者手部伤口或鼻腔携带菌(约30%健康人群鼻腔携带该菌);交叉污染(如生熟食物共用刀具、砧板)。

3.中毒症状

典型表现:突发剧烈恶心、呕吐(可能呈喷射状)、腹痛、水样腹泻。

伴随症状:乏力、头晕,少数患者出现低烧(通常<38℃),部分患者可能会出现轻微的头痛和全身不适。

病程:症状持续24-48小时,多数可自愈,重症罕见(婴幼儿或免疫力低下者需警惕脱水)。

4.中毒机制

食物被金葡菌污染后,细菌繁殖并产生肠毒素。毒素直接作用于肠道神经系统,引发呕吐、腹泻等症状,无需活菌参与。潜伏期短,通常为1-6小时(快于多数细菌性食物中毒)。

5.诊断与治疗

诊断:

临床病史(可疑食物+短潜伏期)。

实验室检测(呕吐物/粪便中检出肠毒素或≥10^5 CFU/g的菌量)。除金葡菌外,其他细菌如沙门氏菌、副溶血弧菌、蜡样芽孢杆菌等也可引起食物中毒,需注意鉴别诊断。

治疗:

金葡菌导致的食物中毒一般不需要使用抗生素治疗(毒素已存在,抗生素无效),症状大多为自限性,通常通过休息、补充水分以及适当的饮食调理来恢复。如果出现严重脱水、持续呕吐或腹泻等症状,建议就医。

6.预防措施

个人卫生:处理食物前彻底洗手,伤口需用防水敷料覆盖。

食品安全:食物尽快冷藏(≤4℃),避免室温放置>2小时;熟食在60℃以上保温或及时冷藏;避免手直接接触即食食品。

高危人群:餐饮从业者需定期健康检查,确认无携带。

结语:总的来说,毒素耐热是金葡菌食物中毒的突出特点。预防核心在于阻断细菌污染和繁殖条件(温度、时间)。出现症状后及时补液,通常预后良好。金葡菌引起的食物中毒虽然一般较轻,但若有集体中毒事件或症状严重,需立即上报卫生部门并保留可疑食物样本供检测。

图源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