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尘螨过敏脱敏治疗:给免疫系统的一堂“耐受课”
供稿:本站编辑 发布时间:2025-09-05 浏览量:62次

当孩子晨起喷嚏不断、整天鼻塞揉眼,甚至咳嗽喘息反复发作,而罪魁祸首指向无处不在的尘螨时,许多家长就会陷入困境:药物只能暂时缓解,避开尘螨更是难如登天。此时,尘螨过敏原特异性免疫治疗(AIT),俗称“脱敏治疗”,成为了一种有望从根源上改写孩子过敏剧本的关键选择。

一、 原理揭秘:免疫系统的“和平谈判训练营”

想象孩子的免疫系统是一支高度戒备的“卫戍部队”。尘螨过敏时,这支队伍误将无害的尘螨蛋白(过敏原)当作危险敌人,一旦接触就会过度反应(释放组胺等炎性物质),导致鼻炎、结膜炎、特应性皮炎、甚至哮喘等症状。

脱敏治疗的核心原理,就是为这支“敏感部队”精心设计一场渐进式和平谈判训练:

1.低剂量接触:从极微量的尘螨过敏原提取物开始接触(舌下含服或皮下注射)。

2.循序渐进:剂量缓慢、规律地增加,让免疫系统逐渐适应,不再视其为威胁。

3.诱导免疫耐受:训练免疫系统产生:

(1)保护性抗体(IgG4):像“防暴盾牌”,阻断过敏原与致敏抗体(IgE)结合。

(2)调节性T细胞(Treg):充当“和平使者”,抑制过度炎症反应。

(3)免疫偏移:从引发过敏的Th2型反应,转向更温和的Th1/Treg反应。

4.长期重塑:持续治疗(通常3-5年)后,免疫系统形成“记忆”,即使再接触尘螨,也能保持相对平静,显著减轻甚至消除症状,减少药物依赖。

脱敏治疗不是“杀死”过敏,而是教会免疫系统与尘螨“和平共处”。

二、 谁适合参加这场“免疫训练”?——关键适应症

脱敏治疗并非适合所有过敏儿童,需严格评估。符合以下条件的儿童适合进行脱敏治疗:

1.确诊尘螨为单一或主要过敏原:

临床症状(鼻炎、结膜炎、哮喘)与尘螨暴露明确相关。

皮肤点刺试验(SPT)和/或血清特异性IgE检测证实对尘螨(屋尘螨、粉尘螨等)中度至重度过敏。

2.中-重度症状且药物控制不佳:

尽管规范使用鼻用激素、抗组胺药、白三烯受体拮抗剂、哮喘控制药等,症状仍显著影响生活、学习、睡眠或生长发育。

需要长期依赖药物控制,家长或孩子有减少用药的意愿。

3.年龄要求:

舌下脱敏(SLIT):通常适用于≥4岁儿童。

皮下注射脱敏(SCIT):通常建议≥5岁儿童,需能配合注射并理解风险。

4.疾病类型明确:

过敏性鼻炎/结膜炎:是脱敏治疗最核心、证据最充分的适应症。

过敏性哮喘:需为尘螨诱发的轻-中度持续性哮喘、且肺功能指标提示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 预测值的70%。重度未控制哮喘是禁忌。

特应性皮炎:仅当尘螨是明确主要诱因且常规治疗控制不佳时,可考虑。

5.治疗依从性与预期:

家长和孩子理解治疗长期性(3-5年),能高度配合定期用药/复诊。

期望获得长期缓解、减少药物使用、预防过敏进展或新致敏。

三、 哪些情况需亮“红灯”?——禁忌与慎用情形

安全是首要原则,以下情况禁止或需极度谨慎评估:

绝对禁忌症:

1.严重未控制的哮喘:FEV1 < 预测值70%,或近期有哮喘持续状态、因哮喘住院/急诊史。

2.严重免疫缺陷病或活动性自身免疫病:影响免疫系统调节功能。

3.严重心血管疾病:无法承受可能的全身反应(如注射治疗相关)。

4.恶性肿瘤(活动期)。

5.β受体阻滞剂或ACEI类药物治疗中:此类药物可能干扰严重过敏反应(如肾上腺素)的治疗效果。

6.无法配合或有严重心理障碍:如对注射极度恐惧无法克服(针对SCIT)。

四、 两种训练营模式:舌下(SLIT) vs. 皮下(SCIT)

目前儿童脱敏治疗主要有两大“训练营”模式,各有特点:

SCIT于1911年问世,通常在5岁以上的儿童中开展,必须在医师的监督下由受过专业培训的医护人员在医疗机构内进行。根据剂量递增阶段注射频率的不同,分为常规免疫治疗和加速免疫治疗(包块集群免疫治疗和冲击免疫治疗)。国内应用较多的为常规免疫治疗和集群免疫治疗。用药方法是在上臂皮下注射过敏原疫苗,不同阶段过敏原疫苗注射间隔不同,每次注射后需在医院观察至少30分钟后方可离开医院。

SLIT是一种经舌下给药、口腔黏膜吸收的治疗方式,始于1986年,用药方法相对简单,安全性和耐受性良好,可在4岁以上的儿童中开展,由儿童在监护人指导下居家使用。目前用于SLIT的过敏原疫苗有舌下滴剂、喷剂和片剂3种剂型。滴剂用药方法是将药液滴于舌下,含1-3分钟后吞服,每日1次,固定时间用药。首次用药需在医院进行,并留院观察30分钟。

五、家庭必修课:治疗期全程守护要点

一旦开启脱敏治疗,家长是孩子最关键的“训练督导员”:

1.严格遵医嘱用药:

SLIT:每天固定时间含服,用药后至少5-15分钟不进食饮水。确保剂量准确(滴剂)。

SCIT:严格按预约时间注射,注射后留观30分钟。如有不适立即告知护士/医生。

2.密切观察反应:

SLIT:关注口舌痒/肿、咽痒、恶心、腹痛等,多在用药初期出现,通常短暂。如出现呼吸困难、皮疹等全身反应立即停药就医。

SCIT:注射后观察注射点(红肿痒痛大小,通常<5cm属正常),关注有无全身反应(皮疹、喷嚏、咳嗽、喘息、胸闷、头晕等)。留观期及回家后(尤其24小时内)保持警惕。

3.疾病状态管理:

哮喘儿童:治疗期间必须确保哮喘控制稳定(肺功能达标)。急性发作期或呼吸道感染时,暂停脱敏,待稳定后由医生决定是否恢复及调整剂量。

发热/急性病:暂停用药/注射,痊愈后咨询医生。

4.坚持环境控制:

脱敏治疗不能替代环境控制!持续做好防螨措施(除螨床罩、勤洗晒、控湿、吸尘、减少毛绒玩具等)是治疗成功的基础和保障。

5.定期复诊评估:

按医生要求定期复诊(通常每3-6个月),评估疗效、副作用、依从性,调整方案。

疗效观察需耐心:症状改善通常在治疗3-6个月后开始显现,1-2年效果较显,3-5年完成治疗有望获得长期缓解。

尘螨过敏脱敏治疗,是一场为孩子免疫系统精心设计的“耐受教育”。它虽非一蹴而就,却为深受过敏困扰的孩子提供了从源头减轻甚至摆脱症状、减少药物依赖、改善生活质量和预防疾病进展的希望之路。在专业医生的指导下,家长的理解、耐心与配合,是护航这场漫长“免疫训练”成功的关键。

每一次微尘中的呼吸,都不应成为成长的负担。脱敏治疗如同为孩子的免疫系统点亮一盏温和的灯,在漫长训练中重塑平衡。当身体学会与尘螨共处,那些曾被过敏偷走的自由呼吸与安睡夜晚,终将重新回到孩子的生命里,成为支撑他们奔向未来的无形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