纵膈气肿:胸口里的“隐形气泡”
供稿:本站编辑 发布时间:2025-09-05 浏览量:73次

门诊经常有这样的年轻患者,突然觉得胸口处疼痛,还有气泡出入的感觉,门诊拍片就会发现片子上看到气管旁边的黑色气体影像,就像胸口的隐形气泡一样,发的报告可以看到:纵膈气肿几个字样;那什么是纵膈气肿?

纵膈气肿(Pneumomediastinum)是指空气或其他气体进入胸腔中部的纵膈区域(心脏、大血管、气管、食管等器官所在的地方)。这些气体可能来自肺部、气道、食管或外部创伤,在纵膈内积聚,可能引起压迫和一系列症状。

哪些原因可能导致纵膈气肿呢?

1. 肺部疾病:如哮喘急性发作、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肺大泡破裂等。

2. 外伤:胸部钝挫伤、穿透伤,或医疗操作(如气管插管、胸腔穿刺)。

3. 食管破裂:剧烈呕吐(Boerhaave综合征)、内镜检查损伤。

4. 自发性:尤其在年轻人中,可能与剧烈咳嗽、举重、吹奏乐器等导致胸腔压力骤升有关。

纵膈气肿都有哪些表现呢?

1. 突发胸骨后疼痛,深呼吸或咳嗽时加重

2. 胸闷、气短

3. 颈部、胸部皮下气肿(按压皮肤有“捻雪感”)

4. 严重时可出现呼吸困难、声音改变、心悸

诊断纵膈气肿需要哪些检查方式呢?

1. 胸部X光片:可见纵膈区域透亮带

2. 胸部CT:更敏感,能清晰显示气体分布

3. 临床检查:医生触诊颈部或胸部可发现皮下气肿

一旦得了纵膈气肿,我们应该如何治疗?

1.轻度、无症状:多为自限性,只需休息、吸氧、观察

2. 病因治疗:如控制哮喘、修复食管破裂

3. 严重压迫症状:需在纵膈放置引流管排气

4.多数患者预后良好,气体可在数天至数周内自行吸收

我们应该如何预防纵膈气肿:可以有以下几个建议

1、积极控制慢性肺部疾病:哮喘、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肺大疱等肺部疾病是引发纵膈气肿的常见原因。这些疾病会导致肺部结构和功能受损,增加气体逸出到纵膈的可能性。对于哮喘患者而言,要严格按照医生的嘱咐规律使用吸入药物,以控制气道炎症,降低哮喘发作的频率。同时,应尽量避免接触过敏原和刺激性物质,如花粉、尘螨、烟雾等。COPD患者则要戒烟,因为吸烟是导致COPD病情加重的重要因素。此外,还需进行适当的肺康复训练,如缩唇呼吸、腹式呼吸等,以增强呼吸肌力量,改善肺功能。对于肺大疱患者,要定期进行胸部检查,密切关注肺大疱的变化。如果肺大疱较大或有破裂风险,应及时与医生沟通,考虑是否进行手术治疗。

2、日常生活中的防护:在日常生活中,要注意保护胸部,避免受到外力撞击。进行体育运动时,如篮球、足球等,要佩戴好防护装备,如胸垫等,以减少胸部受伤的风险。在驾驶车辆时,一定要系好安全带,以防止在发生交通事故时胸部受到严重撞击。此外,还要注意家居安全,避免在狭窄的空间内进行剧烈活动,防止胸部撞到家具或墙壁等硬物

3、保持良好生活习惯:合理饮食、适度运动、规律作息、情绪管理

纵膈气肿虽然是一种严重的疾病,但通过积极管理基础疾病、避免胸部创伤和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等措施,我们可以有效降低其发生的风险。希望大家都能重视自身健康,采取科学的预防方法,远离纵膈气肿的威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