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阑尾炎是最常见的外科急腹症之一,可在各个年龄层发病,多发生于20-30岁的青年人,男性发病率高于女性。
发病原因有哪些呢?
1.阑尾管腔阻塞(最常见)
·淋巴滤泡细胞明显增生,约占60%,多见年轻人;
·粪石阻塞,约占35%;
·异物、炎性狭窄、食物残渣、蛔虫、肿瘤等,较少见。
2.细菌入侵
食生冷和不洁食物、便秘、急速奔走、精神紧张,导致肠功能紊乱,妨碍阑尾血液循环及排空,为细菌感染创造条件。
症状有哪些呢?
1.转移性右下腹痛:疼痛多起于上腹部,逐渐移向脐周,位置不固定,之后转移并固定于右下腹,呈持续性疼痛。
2.胃肠道症状:早期厌食,恶心呕吐程度较轻,部分患者出现腹泻。
3.全身症状:早期乏力,炎症重时出现发热(达38℃左右)。阑尾穿孔形成腹膜炎,体温会更高(达39℃或40℃)
住院后医生会怎么治疗呢?
1.非手术治疗:适用于不同意手术的单纯性阑尾炎、急性阑尾炎尚未确定、病程超过72小时、阑尾周围脓肿已经形成、手术禁忌症者。
· 给予取半卧位,减轻腹部张力,缓解腹痛。
· 给予禁食或胃肠减压,给予肠外营养,禁服泻药及灌肠。
· 应用有效抗生素。
2.手术治疗:绝大多数患者一旦确诊,应早期行阑尾切除术。
· 急性单纯性阑尾炎——腹腔镜下阑尾切除或者开腹阑尾切除,术后早期下床活动,促进肠蠕动,加速肠排气,预防肠粘连。
· 穿孔阑尾炎——阑尾切除,根据情况放置腹腔引流管。
· 阑尾周围脓肿——病情稳定者,非手术治疗;待体温正常,脓肿局限,3个月后再行阑尾切除。
手术后注意哪些呢?
1. 体位与活动:
· 术后6小时内:去枕平卧,头偏向一侧,防止麻醉后呕吐物误吸。
· 术后6小时后:可在床上翻身、活动四肢,这有助于促进肠蠕动和防止下肢静脉血栓。
· 尽早下床:一般术后24小时内,医生会鼓励您在家属搀扶下缓慢下床活动。先从床边坐起开始,无头晕后再站立、慢走。早期活动是预防肠粘连最关键的措施之一。
2. 饮食管理(非常重要!):
· 术后禁食:术后需等待肠道功能恢复(通常听到肠鸣音或肛门排气后)。
· 排气后饮食:
· 第一阶段(流质):可喝少量温开水、米汤、藕粉等清淡流食。
· 第二阶段(半流质):若无腹胀、呕吐,可逐渐过渡到粥、烂面条、蒸蛋羹、果泥等。
· 禁忌:切勿在排气前进食牛奶、豆制品、糖类等易产气的食物,以免引起严重腹胀。
3. 伤口护理:
· 保持敷料清洁干燥,不要自行撕扯。
· 如有渗血、渗液或剧烈疼痛,立即通知护士或医生。
4. 疼痛管理:
术后伤口疼痛是正常的,尤其是咳嗽、翻身时。如果疼痛难以忍受,应及时告知医生,可以使用镇痛泵或止痛药,无需硬扛!
5. 观察异常情况:
出现持续发热(尤其是39℃以上)、伤口红肿流脓、腹部剧烈胀痛、频繁呕吐、无法排气等情况,必须立即报告医护人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