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脉输液是常见的治疗方式,若在家中进行(需医护人员指导操作),正确护理能减少并发症,保障治疗安全,核心要做好“观察、保护、清洁”三步。
1. 重点观察:警惕异常信号
- 穿刺部位:若出现红肿、疼痛、渗液(药液或血液流出)、硬结,可能是局部感染或药液外渗,需立即告知医护人员。
- 输液速度:不要自行调快或调慢速度(如觉得滴得慢就拧松开关),速度过快可能引发心慌、头晕,过慢则影响治疗效果,需按医护人员设定的速度进行。
- 身体反应:输液时若出现发热、寒战、皮疹、呼吸困难等,可能是过敏反应,需立即停止输液并就医。
2. 保护血管:减少反复穿刺
- 输液侧肢体尽量避免用力活动(如提重物、剧烈弯曲手臂),防止针头移位、脱出,导致再次穿刺。
- 输液结束拔针后,用无菌棉签按压穿刺点5-10分钟(不要揉搓),直到不出血为止,避免按压时间过短引发皮下淤血。
- 输液间隙(如多组药液之间),可适当活动非输液侧肢体,促进血液循环,减少血管堵塞风险。
3. 清洁管理:避免感染风险
- 穿刺部位的敷料(如透明敷贴)要保持干燥清洁,不要随意揭开,若敷料潮湿、污染或松动,需及时更换(由医护人员操作)。
- 输液期间,不要让穿刺部位接触水(如洗手时用防水贴保护),避免细菌侵入引发感染。
在家静脉输液需严格遵循医护指导,一旦发现任何异常,不要自行处理,及时联系医护人员,才能确保治疗安全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