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秋时节,天高云淡,金风送爽,却也叶落草枯,万物萧瑟。这份季节的变换对于常人尚且会引发一丝淡淡的愁绪,对于正在与肿瘤抗争的患者而言,更可能带来独特的情绪与身体挑战。当秋风起,凉意渐浓,我们该如何科学应对,帮助肿瘤患者平稳度过这个多愁的季节?
秋季情绪波动:为何肿瘤患者更需关注?
“伤春悲秋”并非全然是文人的无病呻吟,而是有着科学依据的人类情绪反应。日照时间的减少会直接影响人体内血清素和褪黑激素的水平,导致情绪低落、睡眠障碍和能量水平下降。对肿瘤患者而言,这种影响可能更为明显。肿瘤患者往往面临着治疗副作用、身体形象改变、未来不确定性等多重压力,心理负担本就较重。研究表明,约30-40%的肿瘤患者会出现情绪障碍,而秋季的自然环境变化可能加剧这一问题季节交替时期气温变化剧烈,人体免疫力相对较低,对于免疫系统已经受到挑战的肿瘤患者来说,更需特别注意。
饮食调养:秋季餐桌上的“药物”
中医理论强调“天人相应”,“忧悲伤肺”:秋季对应肺脏,悲伤情绪最易伤肺。临床中常见患者在秋季情绪低落,呼吸道症状加重。肺主气,司呼吸,悲伤会使气机消沉,导致胸闷、气短、咳嗽等症状加剧。“思虑伤脾胃”:肿瘤患者常陷入对病情的反复思虑,导致食欲减退、消化不良,进而影响营养吸收和体力恢复。因此合理的秋季饮食不仅能提供营养支持,还能帮助调节情绪,增强抵抗力。
1、增加富含色氨酸的食物:色氨酸是合成血清素的重要前体,血清素则是调节情绪的关键神经递质。秋季可适当增加以下食物的摄入:
-禽肉(鸡肉、火鸡肉)
- 鱼类(三文鱼、金枪鱼富含欧米伽3不饱脂肪酸实物,但出血倾向的人沙丁鱼和橄榄油代替)
- 坚果和种子(南瓜籽、芝麻、核桃)
- 豆制品(豆腐、豆浆)
2、注重抗氧化食物摄入:抗氧化剂可以帮助减少体内炎症反应,对肿瘤患者尤为重要:
- 深色蔬菜(菠菜、甘蓝、胡萝卜)
- 水果(苹果、梨、石榴、葡萄)
- 全谷物(燕麦、糙米)
3、适当增加温性食物:随着气温下降,可逐渐增加一些温性食物,但需根据患者具体体质和治疗情况调整:
- 根茎类蔬菜(山药、土豆、南瓜、生姜)
- 温和的香料(肉桂、小茴香、紫苏、桂花、红糖)
4、保持充足水分
秋季干燥,易伤津液,应鼓励多吃白色食物,百合莲子羹,适量食用梨、蜂蜜等润燥食物,也可选择麦冬山楂陈皮茶,罗汉果茶。
超越饮食:全方位秋季健康策略
1、光照疗法与户外活动
尽可能鼓励患者在阳光充足的时候进行户外活动,哪怕只是在阳台或庭院里坐一会儿。研究表明,上午10点至下午2点之间的阳光对调节生物钟最为有效。每天15-30分钟的日光暴露可以帮助调整褪黑激素水平,改善情绪和睡眠。
2、维持适度运动
适当的体育活动可以促进内啡肽的释放,这是一种天然的“快乐激素”。根据患者的体力状况,可以选择:温和的散步,八段锦,弹力带力量训练有条件患者可以选择专门的肿瘤康复瑜伽,运动20-30分钟,微微出汗,自我感觉良好不疲劳为主。
3、建立规律作息,良好睡眠对身体机能恢复及增强免疫力尤其重要
秋季自然界的规律是“收”,人体也应顺应这一规律,尽量保持规律的作息时间,特别是固定的睡眠和起床时间,有助于稳定生物钟,改善情绪状态。
4、营造舒适的室内环境:随着天气转凉,患者更多时间会在室内度过,因此需要注意:
- 保持室内空气流通但避免直接吹风
- 维持适宜的室温(18-22℃)和湿度(50-60%)
- 使用柔和的灯光营造温馨氛围
5、社交支持与情感表达:鼓励患者保持适当的社交活动,但不必强求大型聚会。小范围的、亲密的交流往往更能提供情感支持。同时,帮助患者找到适合自己的情感表达方式,如日记、绘画或音乐,都能有效疏导情绪。
识别警示信号:何时需要专业帮助?
虽然秋季情绪波动是正常现象,但肿瘤患者及家属需要警惕以下情况,这可能需要专业干预:
- 持续两周以上的情绪低落
- 对以往喜欢的活动失去兴趣
- 明显的食欲改变(增加或减少)
- 睡眠模式显著变化
- 出现无用感或过度内疚
- 注意力难以集中
- 反复出现死亡或自杀念头
如有以上任何症状,应及时联系医疗团队,寻求心理专业人员的帮助。
照顾者也不忘自我关怀--在关注患者的同时,我们也需要关注照顾者的身心健康。照顾者的情绪状态会直接影响患者,因此照顾者同样需要注意季节变化带来的影响,保持自己的社交圈子和兴趣爱好,适当寻求喘息服务,避免 照护者倦怠。
结语:秋收冬藏,生命的力量
秋天不仅是收获的季节,也是为严冬做准备的时候,“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唐代诗人刘禹锡的这句诗提醒我们,季节变换带来不只是挑战,也有独特的美丽和力量。每次看到患者因为一句鼓励的话而重拾希望,因为一次用心的倾听而减轻痛苦,我更加坚定地相信:作为护士,我们不仅是技术的执行者,更是情感的守护者,为肿瘤患者铺就一条温暖之路,助力他们以更平稳的心态和更健康的身体,迎接每一个明天的到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