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立秋开始,阳气渐收,阴气渐长,由阳盛逐渐转变为阴盛的转折,在自然界,万物开始从茂盛成长到成熟,自然界由“生长”转向“收藏”。
立秋三宜:宜淡补,秋季进补应循序渐进,在饮食上要注意“增酸”抵御肺气侵入,如柠檬,山楂,猕猴桃等酸性水果。宜润肺,根据“燥则润之”的养生原则,秋季需要润燥,养阴,润肺,可以多吃蜂蜜,银耳,枇杷等。宜健脾,夏季几个月的冷饮,冷冻,寒凉食物使得脾胃功能减弱,可以服用莲子,山药,薏米粥等健脾利湿。
秋季养生小贴士:
🚨 情绪管理:
保持心态平和,避免烦躁易怒,可以通过冥想、瑜伽等方式来放松心情,缓解压力。与亲朋好友分享快乐,也是调节情绪的好方法。
🚨 穴位按摩:
夏转秋前后可能出现的燥热不适,可以尝试中医的穴位按摩按揉曲池穴,它位于手臂外侧,具有清热解毒的功效。轻轻按摩几分钟,就能感受到身体的舒适与放松。
🚨 清热解暑:
饮食上,清淡为主、如西瓜、黄瓜、冬瓜等,不仅富含水分,还能清热利尿,帮助身体排出多余热量。适量饮用绿茶、菊花茶等饮品,也能解暑降温的作用。
🚨 调整作息:
入秋后,虽然白天依旧炎热,但夜晚逐渐凉爽。此时我们可以适当调整作息时间,早睡早起,利用清晨和傍晚的凉爽时段进行户外活动,避免中午高温时段外出。
防病要点:两防慎贴
防秋燥:皮肤干燥、咽干咳嗽者可以喝蜂蜜水、罗汉果茶、或用麦冬、沙参泡水代茶。室内湿度低于50%时,可用加湿器或放置水盆。
防腹泻:夏秋之交易发肠胃炎,避免生食海鲜,隔夜饭菜,可以喝姜枣茶温中健脾。
贴秋膘需谨慎:传统“贴秋膘”适合体虚者,现代人多营养过剩,宜清补(如鸭肉、鱼肉、豆类),忌油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