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医院概况
  • 新闻公告
  • 患者服务
  • 科室导航
  • 科研教学
  • 人才招聘
  • 联系我们
医院概况
  • 医院简介
  • 医院文化
  • 医院荣誉
  • 历史沿革
  • 党建行风
  • 院务公开
新闻公告
  • 三医新闻
  • 通知公告
  • 媒体聚焦
  • 三医融媒
患者服务
  • 预约挂号
  • 就医指南
  • 专家介绍
  • 门诊安排
  • 门诊优惠服务
  • 专病门诊
  • 特色医疗
  • 护理天地
科室导航
  • 首义院区
  • 光谷院区
科研教学
  • 科学研究
  • 教学动态
  • 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
  • 进修管理
  • 医学伦理委员会
  • 药物/器械临床试验机构
人才招聘
  • 招聘公告
  • 简历投递
  • 首页
  • 医院概况
    • 医院简介
    • 医院文化
    • 医院荣誉
    • 历史沿革
    • 党建行风
    • 院务公开
  • 新闻公告
    • 三医新闻
    • 通知公告
    • 媒体聚焦
    • 三医融媒
  • 患者服务
    • 预约挂号
    • 就医指南
    • 专家介绍
    • 门诊安排
    • 门诊优惠服务
    • 专病门诊
    • 特色医疗
    • 护理天地
  • 科室导航
    • 首义院区
    • 光谷院区
  • 科研教学
    • 科学研究
    • 教学动态
    • 住院医师
      规范化培训
    • 进修管理
    • 医学伦理委员会
    • 药物/器械临床试验机构
  • 人才招聘
    • 招聘公告
    • 简历投递
  • 联系我们
中医科健康科普
首页 > 科室导航 > 三医院 > 非手术科室 > 中医科 > 健康科普
返回上一级
  • 25
    2025/04
    中医妙方,化解脂肪肝困扰
    在这个外卖随手点、步数靠摇手机的时代,脂肪肝这 “小麻烦” 正悄悄缠上越来越多人。胡吃海塞、懒得动弹、熬夜修仙,咱的肝脏都快被折腾哭了,脂肪就像不要钱似的拼命往里头堆。不过别怕,老祖宗留下的中医智慧,那可是脂肪肝的 “大克星”! 中医瞅着这脂肪肝,觉得它就是肝、脾、肾三兄弟闹别扭的结果。肝大哥本来该风风火火地把气理顺,结果它 “罢工”,气全堵在那了;脾老弟也不给力,该把水湿运走的,却让水湿到处 “捣乱”;肾大哥更离谱,没把痰湿好好气化掉,让痰湿在肝脏里安了家,堆成了脂肪肝。西医对付脂肪肝,可能就盯着降脂这点,可中医不这么干,讲究从整体入手,把身体当成一个大 “战场”,仔细分析 “敌情”,精准打击。​ 中医治脂肪肝的好处那可太多了。先说说中药调理,这就像给肝脏请了一群 “小帮手”,帮着肝脏把代谢的 “齿轮” 重新转起来,让脂肪赶紧 “打包走人”。你看那柴胡、枳壳,就像给肝大哥打了一针 “鸡血”,让它重新恢复活力,把气理顺;白术、茯苓这俩 “小能手”,专门帮脾老弟提升战斗力,把水湿清理得干干净净,让痰湿没机会 “捣乱”。这些药材搭配在一起,作用温和又持久,不仅能把血脂降下来,还能让身体重新找回平衡,就像给身体做了一次全方位的 “大扫除”。​ 中医重视辨证施治,每个人的体质、病情也都不一样。除了吃药,中医还有针灸、推拿这些 “秘密武器”。针灸就像给身体的经络 “发电报”,扎扎足三里、三阴交、肝俞这些穴位,经络里的气血立马就像被激活了一样,肝脏的血液循环和新陈代谢都加快了,就像给肝脏的 “发动机” 加了一把劲。推拿按摩呢,就像给肝胆经做了一次 “按摩 SPA”,把堵塞的地方都疏通开,让肝脏的压力一下子减轻了,功能也变得更强,肝脏都得对你竖大拇指! 许多脂肪肝折磨的患者,经过中医综合治疗,肝功能指标蹭蹭往好的方向跑,身体那些不舒服的症状,像乏力、腹胀、肝区隐痛啥的,都跑得无影无踪。整个人就像重新充了电一样,又能活力满满地去嗨皮了! 要是你也正被脂肪肝这个 “小恶魔” 缠着,别犹豫了,赶紧试试中医治疗。让我们一起借助中医的神奇力量,给肝脏减减负,重新找回那个活力四射的自己!
  • 25
    2025/04
    穴位贴敷通便法:5组黄金搭档,轻松调理肠道
    原理揭秘 中医认为便秘与胃肠积热、气血不足或气机郁滞有关。通过将药贴敷于特定穴位,药物透皮吸收可双向调节肠道功能,既能清肠热、促蠕动,又可补气血、润燥结。 五大核心穴位 1. 双支沟穴(前臂外侧腕横纹上3寸):三焦经要穴,能调节水液代谢,缓解燥结型便秘,临床称为“通便开关”。 2. 双天枢穴(肚脐旁开2寸):大肠经募穴,直接刺激肠道蠕动,改善腹胀腹痛。 3. 双足三里(膝盖下3寸):健脾和胃要穴,促进消化液分泌,适合虚寒型便秘。 4. 双承山穴(小腿后侧腓肠肌下):缓解肛门括约肌紧张,减轻排便费力感。 5. 双照海穴(内踝尖下1寸):滋阴润肠,改善阴虚肠燥引发的干硬便。 操作指南 ① 清洁皮肤后,将含大黄、枳实等中药贴片敷于穴位; ② 每日贴4-6小时,避开皮肤破损处; ③ 晨起空腹贴敷效果最佳,配合顺时针摩腹可增效。 注意事项 ▲ 实热便秘选清热药贴,虚寒型用温补药材 ▲ 贴后局部微红属正常,若瘙痒刺痛立即停用 ▲ 顽固性便秘需配合针灸、中药内服综合调理 (小贴士:按压支沟+天枢穴,每穴揉按3分钟,应急促排便效果显著!)
  • 26
    2025/03
    不当针灸,竟导致胸痛
    不当理疗,竟然导致气胸?不久前,武汉市民张先生因为肩部不适,在一家理疗中心进行针灸理疗,却没想到经过X次治疗后,自己左侧腋下出现胸疼和轻微胸闷。在家人陪同下,张先生前往武汉市第三医院就诊,该院胸外科医生接诊检查后发现,张先生竟然出现“气胸”。经治疗,采取吸氧和抗感染等措施后,张先生气胸吸收后,康复出院。 该院胸科医生吴尚平介绍,近年来,该科已经多次收治应不当针灸引发气胸的患者。气胸则是一种气体进入胸膜腔导致肺组织受压塌陷的疾病,也常被称为肺萎陷。一般采取保守治疗或手术治疗等方式,以促进肺复张、消除症状和减少气胸复发,大多数轻症的患者可通过保守治疗恢复,少数患者可能需要手术治疗。 为何针灸后会导致气胸。该院中医科理疗师张晓艳分析认为,可能是由于针灸时进针过深,或插、捻转幅度过大,操作不当导致胸膜损伤。如针刺后出现突发胸痛、呼吸困难、刺激性咳嗽等,应立即停止针灸、避免剧烈运动,症状明显者需立即送医,进行X线检查,必要时行胸腔穿刺或闭式引流。 张晓艳提醒,针灸气胸虽不常见,但后果严重。进行针灸治疗理疗,要尽量选择正规医院。
  • 26
    2025/03
    不当艾灸,泡脚竟导致真菌感染
    近日,69岁的武汉市民石先生,在一次泡脚后,突然发现自己左脚左足足趾红肿热痛,在家观察数日后,未见症状好转,到武汉市第三医院就诊,经治疗后方才好转。 原来,石先生一直有泡脚的习惯,每晚必泡脚30分钟以上。前段时间,自觉腿脚冰凉,听说艾草可以温经祛湿、散寒等功效,便自行在药店购买艾草,将其放入泡脚水中,次日,发现左脚脚趾红肿热痛。到武汉市第三医院光谷院区就诊。经检查确认为真菌感染,经中西医结合治疗后,红肿完全消退,皮温恢复正常,触痛消失。 该院光谷院区皮肤科副主任医师吴庭分析,石先生艾灸泡脚时,可能是因水温过高温度,且泡脚后,未及时擦干脚趾缝隙导致的真菌感染。泡脚超过半小时,也会导致角质层疏松,为真菌以及细菌感染创造“机会”。 该院中医科副主任医师余欣则提醒,中草药泡脚,需根据个人体质来定制泡脚包,否则易带来不适。例如“湿热体质者”若跟风使用艾叶、生姜、花椒等热性药材,局部湿热环境反易导致真菌繁殖,应选用黄柏、苦参等清热药材。如果患有脚气者,则需先抗真菌治疗,康复期辅以金银花泡脚抑菌。市民可记牢泡脚口诀,水温不过42℃,时长严控一刻钟;破皮感染先治病,擦干消毒不放松;湿热慎用热性药,专人专桶记心中。
  • 15
    2025/03
    中医棍针治疗鼻炎:以"温柔之力"疏通"鼻窍江湖"
    一、千年智慧的现代演绎——什么是棍针? 棍针疗法源于古代"砭石"与针灸的结合,外形似簪,一端圆钝如珠,一端扁平似铲。这种特制牛角棍通过推、拨、点、刮等手法刺激经络穴位,既有针灸的穿透性,又具备推拿的舒适度。在广东省中医院等三甲医院,棍针已被纳入过敏性鼻炎特色疗法目录。 二、鼻炎为何"怕"棍针? 科学解读治疗密码 现代医学发现,鼻炎患者普遍存在鼻甲黏膜下血管神经紊乱。中医则认为"鼻为肺之窍",鼻炎本质是肺脾气虚、风寒湿邪滞留鼻窍。棍针通过: 1. 物理共振:40-50Hz的振动频率可调节鼻腔自主神经 2. 生物力学:点压迎香穴可增加鼻黏膜血流量32%(《针灸研究》2021) 3. 免疫调节:刺激印堂穴能降低血清IgE水平17.6%(广州中医药大学临床数据) 三、四步解锁"鼻呼吸自由" Step1 开天门:棍针圆头从印堂至发际线轻推10次,激活额窦反射区 Step2 扫雷术:扁平端沿鼻梁两侧(睛明→迎香)呈Z字形刮拭,化解"鼻中隔高压带" Step3 定海针:点按上星穴(前发际正中上1寸)3分钟,如羽毛轻触头骨 Step4 收乾坤:牛角弧面轻揉耳后翳风穴,启动迷走神经放松程序 (操作全程约15分钟,每周2次,4周为1疗程) 四、注意事项:这些情况请慎用 1. 急性鼻窦炎发作期(需先控制感染) 2. 凝血功能障碍者(可能引发皮下出血) 3. 鼻部整形术后3个月内 4. 孕妇避免刺激合谷穴 五、生活增效方案 晨起茶熏法:金银花5g+辛夷3g+薄荷2g,80℃水冲泡后闭目熏鼻 鼻腔体操:拇指按压鼻翼同时鼓气,每天3组×10次 忌口清单:冰淇淋、奇异果、带壳海鲜(易加重黏膜水肿) 结语:棍针治鼻炎不是魔法,而是通过神经-免疫-内分泌网络的精准调控。在深圳某中医院开展的真实世界研究显示,配合生活方式调整,有效率可达78.3%。下次鼻塞时,不妨感受这种"以柔克刚"的中医智慧——毕竟,通畅呼吸才是生命最美的韵律。
  • 15
    2025/03
    春启新程,守护长辈安康——老年人春季中医保健护理全攻略
    “春三月,此谓发陈,天地俱生,万物以荣。”春季,阳气升发,万象更新,是养生保健的好时节,尤其对于老年人,遵循中医养生智慧,做好春季护理,能为全年健康打下坚实基础。 一、春捂防寒,护卫阳气 春寒料峭,乍暖还寒之时,老年人切不可过早减衣。中医讲“风为百病之长”,春季风邪盛行,人体阳气刚刚升发,毛孔初开,若过早换上轻薄衣物,风寒之邪极易乘虚而入。一般来说,要等到气温稳定在 15℃以上,且持续几日,方可逐渐减少厚衣。重点保暖部位为头部、颈部、背部、腹部及脚部。头部汇聚诸阳经,外出可戴顶薄帽;颈部大椎穴为阳气通道,系条围巾能防邪风;背部为督脉循行之处,督脉主一身阳气,穿件马甲护背,保暖又助阳;腹部神阙穴关乎脾胃运化,肚兜是传统又实用的护腹单品;双脚离心脏最远,血液循环相对较差,厚袜子、保暖鞋不能少,每晚睡前泡泡脚,水中加艾叶、花椒等温热之药,可驱寒除湿、通经活络,水温以 40℃左右为宜,泡 15 - 20 分钟,微微出汗即可。 二、饮食调养,滋养脏腑 春季饮食应遵循“省酸增甘,以养脾气”原则。酸味入肝,具收敛之性,春季阳气升发,过食酸易致肝气过旺,克伐脾土;甘味入脾,能补益脾气,助阳气升发。可多吃些如山药、红枣、小米、南瓜等甘味食物,熬成粥品,既易消化又养脾胃。新鲜蔬菜如菠菜、芹菜、春笋等,富含维生素与膳食纤维,能清肝火、通肠道。春笋虽鲜美,但性寒,食用时宜搭配姜、蒜等温热调料中和寒性。春季干燥,还应多喝水,少量多次饮用,也可泡些枸杞、菊花、玫瑰花茶,清肝明目、疏肝理气,玫瑰花茶对老年人情绪调节亦有益处,能舒缓春日烦闷心情。 三、作息规律,顺应天时 《黄帝内经》云:“春三月,夜卧早起,广步于庭,被发缓形,以使志生。”老年人应早睡早起,顺应春季昼长夜短变化,晚上尽量 10 点前入睡,保证 7 - 8 小时睡眠。清晨阳气初升,披衣起床,在庭院、公园散散步,活动筋骨,呼吸新鲜空气,让身体沐浴在春日暖阳下,有助于阳气生发。散步时步伐宜缓,以周身微微发热、微微汗出为度,避免大汗淋漓,汗出过多易伤阳气。春日闲暇时光,还可晒晒太阳,尤其是后背,督脉与膀胱经得阳光温煦,能提升阳气、增强体质,每次晒太阳 20 - 30 分钟即可,注意避免阳光直射眼睛。 四、情志调摄,疏肝理气 春季阳气上升,人体新陈代谢加快,情绪易波动,老年人更需注重情志养生。中医认为肝主疏泄,调畅情志,春季养肝重在疏肝理气。可培养些兴趣爱好,如书法、绘画、下棋等,专注其中,宁心安神,疏散肝郁之气。多与家人、朋友交流沟通,春日结伴出游,踏青赏花,感受大自然生机,让心情愉悦舒畅。听舒缓音乐,如古筝曲《渔舟唱晚》、二胡曲《二泉映月》等,能抚平情绪波澜。若情绪不佳、心烦易怒时,可试试中医情志疗法中的“顺情从欲法”,合理满足自身小愿望,吃点爱吃零食、买束鲜花,自我疏导不良情绪,保持肝气条达。 五、适度运动,强筋健骨 运动是老年人春季养生关键一环,但需量力而行、循序渐进。八段锦、太极拳是中医传统养生运动瑰宝,动作柔和缓慢,圆活连贯,能疏通经络、调和气血。晨起或傍晚,于空旷场地练习,每个动作做到位,配合呼吸吐纳,感受身体气息流转。五禽戏模仿虎、鹿、熊、猿、鸟五种动物形态,虎戏威猛刚劲,锻炼筋骨;鹿戏轻盈舒展,强腰肾;熊戏憨态可掬,沉稳脾胃;猿戏敏捷灵活,养心神;鸟戏优雅轻盈,畅肺气。老年人可选其中几戏,每日练习 20 - 30 分钟。日常家务劳动如扫地、擦桌,也是适度活动,只要避免长时间弯腰、负重劳作,动则生阳,助力春日康健。 春季是大自然赋予的养生佳期,老年人遵循中医养生护理之道,从衣食住行、情志运动各方面精心呵护自身,融入春之生机,定能活力满满,安享健康幸福晚年。让我们以春为序,开启四季安康的养生篇章。
  • 15
    2025/03
    中医埋线减肥,躺着就能瘦,最适合上班族的减肥方法!
    俗话说“三月不减肥,四月徒伤悲,七月被晒黑,九月更加肥”,但要上班族在高强度的工作下,拖着亚健康的身体谈减肥又谈何容易,为此,我们武汉市第三医院中医科有妙招---中医埋线减肥。 中医埋线减肥是将医用蛋白线埋入腹部或腿部相应的穴位,然后使其能够长期的刺激穴位,不仅能够提高人体代谢,改善睡眠,还能舒筋活络,减轻肠道负担,促进每日顺畅排便,调理不畅的脏腑,疏通淤堵的经络。且埋线疗法的操作频次少,疗效持久,是一种长效针灸疗法。安全无刺激,让人躺着就能瘦,在你休息或工作的同时蛋白线一边被缓慢的吸收,一边刺激穴位,一边减少脂肪的堆积,是适合中国人体质的减肥良方。 中医埋线减肥适合人群: 1.进食较多,运动较少,单纯肥胖的人群。埋线疗法可提高基础代谢。 2.女性内分泌失调,熬夜,月经稀少的肥胖人群,不仅调节内分泌还能改善睡眠状况,促进身体健康。 3.脾胃虚弱常常伴有湿气重,寒气较重的痰湿阻滞虚胖群体,埋线疗法可促进脾胃的血液运化,建脾气,除湿气,改善消化和吸收,促进球儿的运转,改善气血的淤堵。 埋线之前还是要到中医科进行专业的辩证,确定自己的证型和身体状况再决定具体的埋线减肥方案,不同的体质会用不同的方案,在中医科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专属疗法,而非一概而论法,埋线疗法具有扎实的中医理论基础及科学依据,如果您想要尝试这种遵循自然,又不损害身体健康为前提的减肥方法,中医埋线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 15
    2025/03
    预防跌倒,守护老年健康
    世界卫生组织数据显示,跌倒是全球老年人意外伤害致死的第二位原因,是我国65岁以上老人因伤害死亡的首位原因。跌倒后的身体活动受限,肢体功能障碍以及继发的其他脏器疾病严重威胁老年人的生命健康,还会引发跌倒恐惧心理障碍,降低主动活动意愿从而减少实际活动,加速肌力衰退,造成恶性循环。跌倒无小事,预防须重视。 一、老年人跌倒有哪些危害? 跌倒轻则导致软组织损伤,出现肿胀疼痛症状,还可引起出血、骨折,严重的可能致残甚至导致死亡。 二、老年人跌倒有哪些常见原因? 跌倒的高危因素有: ①年龄>65岁 ②有既往跌倒史 ③行走不稳、活动困难需要使用辅助设备 ④有心脑血管、精神心理障碍等基础疾病 ⑤有长期使用多种药物史 ⑥有下肢疾患 ⑦有眼部疾患,视力障碍 ⑧地面周围环境及光照不良等 跌倒高危因素的多少与跌倒风险呈正相关,跌倒的发生通常是多个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老年人生理机能的衰退、慢性疾病的隐患、药物使用的副作用以及不良的环境的因素都是老人跌倒的常见原因。 三、老年人跌倒如何预防? 1.运动锻炼防跌倒 鼓励老年人尽量保持适度的身体活动锻炼,避免久坐久卧。建议老年人每周坚持至少150min的有氧运动,如散步、骑自行车等。每周至少2天进行肌肉力量锻炼,如弹力带练习等。每周至少3天进行平衡能力及柔韧性的锻炼,如练习太极拳、八段锦、平衡操等。 2.正确生活方式防跌倒 ①合理用药,定期复诊,管控好老年慢性疾病; ②均衡膳食,加强营养; ③选择合身合脚的衣服与鞋子; ④根据自身实际情况选用合适的辅助工具; ⑤主动学习生活中预防跌倒的知识和技能; ⑥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消除生活环境中的不利因素。 3.调整心态防跌倒 ①有些老人害怕跌倒,主动选择减少身体活动及外出社交,但长期缺乏运动会加快生理机能、身体平衡性及柔韧性以及肌肉力量的衰退,反而增加跌倒的风险。应积极调节心态,正确认识运动锻炼防跌倒的科学性。 ②人体衰老是自然规律,随着年龄的增加,身体机能的衰退是必然结果。虽然老年人有丰富的生活阅历和经验,但也要接受衰老的客观现实。在生活中,不逞强,做事量力而行,行动宜慢不宜快。 跌倒不是偶发事件,是完全可以预防的。老年人要正确认识预防跌倒的重要性,主动学习预防跌倒的知识和方法,积极采取实际行动,主动预防跌倒,远离跌倒,才能健康快乐的享受老年生活。
  • 15
    2025/03
    中医特色疗法,助您告别白发困扰
    在追求美丽与健康的道路上,白发往往如不速之客,悄然爬上头顶,给我们带来诸多困扰。面对白发难题,现代医学或许手段有限,但源远流长的中医却有着一系列独特疗法,为我们带来了重焕乌黑秀发的希望。 中医认为,白发的产生与人体的气血、肝肾等密切相关。气血不足,无法滋养毛囊,头发便会失去光泽,逐渐变白;肝肾亏虚,肾精不能充分濡养头发,也会导致白发早生。基于这些理论,中医特色疗法从根源入手,通过调理身体机能,让头发重归乌黑亮泽。 中药调理是中医应对白发的重要手段。中医师会依据每个人的体质和具体症状,精心调配个性化的药方。例如,常见的何首乌,它具有补肝肾、益精血的功效,是治疗白发的良药。与黑芝麻、黑豆、当归等搭配使用,能有效滋养气血,补益肝肾,促进头发黑色素的生成。长期服用这些中药配方,不仅能改善白发状况,还能让身体整体状态更加健康,可谓一举两得。 穴位按摩同样是中医特色疗法中的瑰宝。在我们的头部,分布着众多与头发健康息息相关的穴位。像百会穴,位于头顶正中,经常按摩它能促进头部血液循环,为毛囊输送充足的养分。还有肾俞穴,位于腰部,刺激此穴位有助于补肾气,改善肝肾亏虚的情况。每天花上几分钟,用指腹轻轻按摩这些穴位,以有酸胀感为宜,长期坚持,能起到辅助治疗白发的作用。 艾灸疗法也在改善白发问题上展现出独特优势。艾灸时,艾草燃烧产生的温热刺激,通过经络传导至身体各处。选择与肝肾相关的穴位进行艾灸,如三阴交、足三里等,能温通经络,调和气血,增强身体的阳气和抵抗力。随着身体内部环境的改善,白发问题也能得到有效缓解。而且,艾灸过程中散发的艾香,还能舒缓身心压力,让人在享受治疗的同时,获得心灵的放松。 中医特色疗法在治疗白发时,并非单一使用某一种方法,而是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将中药调理、穴位按摩、艾灸等多种疗法有机结合,形成全方位的治疗方案。这种综合治疗方式,能从多个角度对身体进行深度调理,达到更好的治疗效果。 如果您正为白发问题而烦恼,不妨尝试一下中医特色疗法。让我们一起借助中医这一古老智慧,从根源上解决白发困扰,重拾自信与美丽,以更加健康、光彩照人的形象迎接生活的每一天。
  • 17
    2025/02
    春雨朦胧时,如何养生?
    春雨至,气温回暖,草木萌动、鸿雁飞来。“雨水”节气,为24节气中的第二节气。逢此时节,天气变化,万物生长,人体养生需侧重调养脾胃和祛风除湿,以应“雨露滋润易生长”之景。 (一)食:饮食养生 饮食方面需要吃些温润的食物,比如红枣,山药,蜂蜜等,以及当季蔬菜,如荠菜,春笋等。需避免吃太多辛辣和油腻食物,以免增加肝脏的负担。 同时,雨水节气湿气增加,祛湿也很重要,可以考虑薏米,红豆这些利水的食物。 (二)眠:起居养生 作息方面应该早睡早起,顺应自然规律,避免熬夜伤肝血; 要防寒保暖,避免“春捂”时过早减衣; 家中需通风除湿,保持室内干燥,可用艾草熏香或除湿器。 (三)动:运动养生 运动方面,适合轻柔活动,比如散步,太极拳,八段锦等,助气血流通,避免剧烈运动导致出汗过多,消耗阳气。 (四)情:情志养生 保持心境平和,春季感器易亢,避免急躁,抑郁,可听音乐,踏青疏解情绪; 应多与自然接触,适当户外运动,感受阳气升发,提振精神。 (五)健:养生穴位  可按两穴位健脾: 足三里(健脾和胃,祛湿强身) 阴陵泉(健脾祛湿,利水消肿) 可艾灸:在节气前后各4-5天艾灸,建议一天一次,每穴30分钟左右。 (六)忌:注意事项 勿过早减衣。雨水节气标志着春天的开始,但气温仍然相对较低,注意要防寒保暖,特别是老年人和小孩,寒从脚起,记得多泡脚,睡前泡个15-20分钟。 勿用冷水。老年体弱者少接触凉水,且少吃生冷水果,生冷的食物易损伤脾阳。 保护关节。特别是老年人应注意膝盖,肩颈保暖,防止湿冷天气诱发关节疼痛。 过敏防护。春季花粉,尘螨增多,过敏体质者需提前防范。
  • 31
    2024/12
    中医特色治疗--耳尖放血
    耳尖放血是一种传统的中医治疗方法,具有多种医疗和保健功效。以下是耳尖放血的主要功效与作用: 清热解毒 耳尖放血可以帮助排出体内的热毒,适用于治疗由高热、烦躁等症状引起的体内热毒过盛。 调节气血 耳尖是气血交汇之处,放血可以刺激局部穴位,调节气血运行,改善局部血液循环。 缓解疼痛 对于头痛、偏头痛等疼痛症状,耳尖放血能够迅速缓解疼痛,让患者感到舒适。 辅助治疗 对于一些慢性疾病,如高血压、失眠等,耳尖放血可以作为辅助治疗手段,帮助患者改善症状。 治疗皮肤疾病 耳尖放血可以治疗皮肤疾病,如荨麻疹、痤疮等,通过治疗耳尖穴可以主风主表,可以治风也可以治表。 治疗失眠 耳尖放血可以治疗失眠,因为心肾皆开窍于耳,且少阳经也绕耳入耳,因此耳尖放血除了活血化瘀以外,可以镇定祛风,交通心肾。 治疗眼疾 耳尖放血可以治疗眼部疾病,如结膜炎、角膜炎等,因为少阳经也循行眼部内侧及外侧。 治疗肝脏功能失常 耳尖放血可以使肝火随血而散,适用于治疗肝脏功能失常的症状。 注意事项: 耳尖放血应由专业医务人员操作,以确保安全和效果。 孕妇、体质虚弱者、有出血倾向或晕血者应避免使用此方法。 操作过程中应注意消毒,以防感染。 耳尖放血是一种有效的中医治疗方法,但应在专业指导下谨慎使用。
  • 31
    2024/12
    经外奇穴--四缝穴
    四缝穴是一种经外奇穴,传统上主要用于治疗小儿疳积、百日咳等病症。 调和胃肠功能:四缝穴对消化系统有益,可以调和胃肠功能,增强脾脏运转,促进胃肠道蠕动,增加相关消化酶的含量。这有助于提高消化和吸收能力,改善排便问题,并有助于治疗便秘。 促进血液循环:针刺放血可以强迫血气经脉通行,从而改善血液循环,增强身体机能。 应对消化系统疾病:四缝穴可用于治疗因脾失健运、胃纳失常所致的脾胃系疾病。对于成年人的消化系统疾病,如厌食和胃痛,四缝穴的针刺放血能够提高肠道内胰蛋白酶、胰淀粉酶和胰脂肪酶的含量,促进肠黏膜吸收,缓解肠管痉挛,疗效良好。 其他潜在功效:四缝穴的针刺放血还可能对其他一些病症如腹胀、呕吐等有一定的治疗效果。 注意事项: 在进行四缝穴针刺时,建议在正规医院的中医科就诊,并由专业中医师进行操作,以避免因自行操作不当而引起感染。 如果手部有破溃、感染或出血倾向,应禁止进行针刺。 针刺结束后,应注意避免食用辛辣刺激性食物,尽量保持清淡饮食。 如果您考虑进行此类治疗,请咨询专业中医师以获得安全有效的治疗。
上一页 123456...1314 下一页
跳至页
视频专区 护理天地 下载专区 人才招聘
  • 医院概况
  • 新闻公告
  • 患者服务
  • 科室导航
  • 科研教学
  • 人才招聘
  • 联系我们
武汉市第三医院
微信公众号
武汉市第三医院
支付宝二维码
健康武汉
微信小程序
Copyright © 2024 武汉市第三医院(武汉大学附属同仁医院) 版权所有 鄂ICP备13016264号-1 鄂公网安备42018502002779号
友情链接
  • 武汉大学
  • 京伦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