肾脏病诊断的“金标准”——肾活检穿刺术知多少?
供稿:本站编辑 发布时间:2025-10-24 浏览量:146次

肾活检是在B超实时引导下,用穿刺针从肾脏取下一条或几条小小的肾脏组织,用于病理检查以明确肾脏疾病的诊断、分期,指导临床治疗及预后评估等。肾脏病理检查结果已经成为肾脏疾病诊断的“金标准”。尽管这项技术已成熟应用70余年,我国仍有​​超过70%的肾脏病患者因恐惧而拒绝检查。实际上,现代超声引导技术使操作安全性大幅提升,严重并发症发生率低于1%,远低于误诊误治带来的风险。理解肾活检的真实面貌,是战胜恐惧的第一步。

一、为什么需要肾活检?

肾脏疾病种类繁多,病因及发病机制复杂,肾活检穿刺术的临床意义主要有以下几点:

1.明确诊断:很多肾脏疾病临床表现相同,但病理类型却不一样,肾活检可以明确病理类型,作出 正确诊断。

2.指导治疗:不同肾脏病理类型治疗可能完全不同,仅按照临床表现治疗可能导致治疗无效或治疗过度,肾脏病理结果可以指导治疗。

3.评估预后:肾脏病理表现不同,疾病预后也不一样,肾活检病理结果可以帮助医生判断疾病预后。

二、肾活检的适应症

凡有弥漫性肾实质损害,包括原发或继发性的肾小球疾病、小管间质疾病、肾血管性疾病等,其病因、病变程度、治疗和预后等问题尚未解决或不明确者,均为肾活检的适应证。

1. 肾病综合征。

2. 肾炎综合征。

3. 急进性肾炎综合征。

4. 各类持续性无症状尿检异常[蛋白尿和(或)镜下血尿]。

5. 不明原因的急性肾功能减退。

6. 不明原因的慢性肾功能减退,且肾体积未完全萎缩(超声波测量肾长径:男性≥90mm,女性≥85mm),且正常肾结构未完全消失。

7.移植肾肾活检:各类非外科因素导致的移植肾肾功能减退、肾功能延迟恢复并疑有肾小管坏死、药物性肾中毒、慢性排异反应以及复发、新生或带入的肾小球疾病。

三、肾活检的禁忌症

1. 明显出血倾向和(或)凝血功能障碍者。

2. 活动性感染性疾病:急性肾盂肾炎、肾脓肿、肾结核等。

3. 多囊肾。

4. 孤立肾。

5. 较大的肾肿瘤。

6. 肾萎缩的慢性肾功能不全。

7. 大量腹水。

8. 未能控制的高血压或低血压。

9. 未纠正的严重贫血(血红蛋白<80g/L)o

10. 精神疾病或不能配合者。

随着肾活检技术的不断改进和提高,肾活检禁忌证的范围逐渐缩小。过去被视为肾活检禁忌证的部分肾病患者现在已经能够相对安全地进行肾活检了。因此,肾活检的禁忌证需根据患者的临床情况综合考虑。

四、肾活检术前有哪些准备?

1. 明确肾活检适应症后,应向患者及家属解释肾活检的必要性及安全性,并简要说明操作过程,消除其顾虑,争取最佳配合,书面签字同意。

2. 了解患者全身情况,心肺功能,肾功能, B 超测定双肾大小、位置及活动度。

3. 有效控制高血压。

4. 检查血常规、出凝血指标,根据病情需要查血型、备血。

5. 术前已用抗凝治疗者,应停用抗凝药物,并根据抗凝药物的半衰期考虑停药时间,并复查凝血指标。

6. 训练患者俯卧位吸气末屏气、床上进食及卧床排尿。

7. 要求受检患者尽可能在术前 12 ~ 24 小时排大便。

8. 非急诊肾活检的女性患者应尽量避开月经期。

9. 严重肾衰竭者术前应加强透析。

10. 术前无任何原因引起的剧烈性咳嗽、腹痛及腹泻者,应推迟肾活检。

五、肾活检术后有哪些注意事项?

1) 完成肾穿刺后的24小时,需要平卧休息,禁止下床入厕或其他活动;

2) 穿刺后多饮水,避免血凝块堵塞泌尿道;

3) 穿刺后1月内,避免重体力活、剧烈运动。

六、肾活检术后可能出现哪些并发症呢?

一般来讲,我们只是在肾脏中取直径约1.3mm,长度1.5cm的肾组织1-3条,不会影响我们的肾脏正常功能。但作为一种有创的检查,也确实可能出现一些并发症。

1.出血:出血是肾穿刺的主要并发症,可以表现为肾穿刺后的肉眼血尿、肾脏周围的血肿。这是因为肾脏本身血供丰富,肾脏位置深,不利于压迫止血。通常情况下,我们都会采用药物来预防出血,肾穿刺后也会让患者严格卧床24小时,来减少出血的发生。随着技术的成熟,目前严重的肾穿刺后出血发生率,已经很低了。

2.感染:在严格的无菌操作下,感染是不容易发生的。若穿刺前存在未被控制的尿路感染或全身感染,则可能加重感染。

3.其他:因为穿刺对局部的损伤,发生肾动静脉瘘、假性动脉瘤、损伤邻近脏器等。不过,可别被这些可能的并发症吓着了,目前都将超声作为“眼睛”看着肾脏进行准确的穿刺,并发症可以得到很好的控制。

4.疼痛:主要来源于穿刺部位疼痛,以及持续平卧导致的腰部肌肉疲劳所致疼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