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尿:身体发出的“红色健康警报”
供稿:本站编辑 发布时间:2025-11-11 浏览量:121次

尿液颜色是泌尿系统健康的直观信号,当尿液中混入血液,出现红色、粉红色甚至茶色时,意味着可能出现了“血尿”。作为泌尿外科最常见的症状之一,血尿并非小事,它可能是结石、感染、肿瘤等疾病的早期信号。

一、先分清:什么是真血尿?哪些是“假血尿”?

医学上的血尿,核心是尿液中红细胞数量异常增多,根据可见程度分为两类:

-肉眼血尿:无需仪器,肉眼就能发现尿液颜色异常,如洗肉水样、粉红色,甚至像浓茶或酱油色。通常每1000毫升尿液中混入1毫升以上血液,就会呈现这种效果,是最易察觉的类型。

-镜下血尿:肉眼看尿液颜色正常,但显微镜下观察,每高倍视野中红细胞数量超过3个。这类血尿多在体检尿常规时偶然发现。

需要注意的是,有些“红色尿液”并非真血尿:比如吃了红心火龙果、甜菜,或服用利福平(抗结核药)、酚酞(泻药)后,尿液可能变红,但停止摄入后会恢复正常,无需过度恐慌。

二、找原因:泌尿外科哪些疾病会引发血尿?

血尿的根源,可能是从肾脏到尿道口的任意泌尿器官出了问题,常见原因主要有四类:

1. 感染:最普遍的“诱因”泌尿系统感染是血尿的常见原因,女性因尿道短更易高发。

-尿道炎/膀胱炎:细菌(如大肠杆菌)入侵后,尿道、膀胱黏膜充血水肿,甚至破损出血,除了血尿,还会伴随尿频(频繁想上厕所)、尿急(憋不住尿)、尿痛(排尿时尿道刺痛),部分人会有下腹痛、低热。

-肾盂肾炎:感染波及肾脏,除了上述症状,还会出现腰痛、高热(38.5 ℃以上)、寒战,若不及时治疗,可能损伤肾功能。

2.结石:“痛并出血”的常见问题

泌尿系统结石(肾结石、输尿管结石、膀胱结石)是男性血尿的高频诱因。结石在体内移动时,会划伤尿路黏膜,导致出血,特点是“疼痛伴随血尿”。

3.前列腺疾病:中老年男性需警惕

-良性前列腺增生:50岁以上男性高发,增生的前列腺压迫尿道,导致排尿费力、尿线变细,同时前列腺黏膜充血,容易出现少量血尿,多为镜下血尿,少数会肉眼可见;

-前列腺炎:中青年男性常见,炎症刺激前列腺黏膜,可能引发镜下血尿,还会伴随尿频、尿不尽,以及会阴部隐痛。

4.肿瘤:最需要警惕的“危险信号”

无痛性肉眼血尿是泌尿系统肿瘤(膀胱癌、肾癌等)的典型早期信号——没有疼痛、尿频等不适,却突然出现血尿,可能自行消失,但会反复出现,务必重视。膀胱癌:约80%-90%患者首发症状是无痛性肉眼血尿,多为全程血尿(排尿从头到尾都有血);

此外,尿路外伤(如下腹部撞击、尿道损伤)、长期服用抗凝药(如阿司匹林)、先天畸形(如多囊肾)等,也可能导致血尿。

三、遇血尿及时就医,别拖延

无论肉眼可见还是体检发现镜下血尿,都要尽快去泌尿外科就诊,尤其是出现“无痛性肉眼血尿”“血尿伴随剧烈腰痛/高热”“血尿反复出现”时,需立即就医。

就诊时要向医生说清:血尿出现时间、尿液颜色、是否全程血尿、有无伴随症状,以及近期是否有外伤、服药或特殊饮食史,帮助医生快速判断。明确病因后,医生会针对性治疗:感染用抗生素,小结石靠多喝水、吃药排出(大结石需碎石手术),肿瘤多需手术(早期治疗效果好)。治疗期间要多喝水(每日1500-2000毫升,除非有特殊限制),促进尿液排出,减少感染风险,同时严格遵医嘱服药、复查。

血尿不是“小毛病”,而是身体的“红色警报”。一旦发现,及时就医、明确病因、规范治疗,才能最大程度保护泌尿系统健康——早发现、早干预,是应对血尿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