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尿不是“小毛病”,可能是泌尿系统肿瘤的信号
供稿:本站编辑 发布时间:2025-11-11 浏览量:88次

“医生,我昨天小便时发现尿是红色的,是不是上火了?”“我前几天运动后尿色变深,多喝水就好了,应该没事吧?”在泌尿外科门诊,这样的提问很常见。很多人认为血尿是“上火”“运动过量”导致的小问题,忍一忍或多喝水就能缓解,却不知道——无痛性肉眼血尿(即尿液呈红色或粉红色,且没有尿频、尿急、尿痛),是泌尿系统肿瘤最典型的早期信号之一,尤其是膀胱癌、肾癌等恶性肿瘤,常常以“无痛血尿”为首发症状。今天就带大家认识血尿,教大家如何区分“危险血尿”和“普通血尿”,避免延误病情。

一、什么是血尿?如何判断自己是否有血尿?

血尿是指尿液中红细胞数量超过正常范围,分为“肉眼血尿”和“镜下血尿”:

肉眼血尿:尿液颜色明显异常,呈红色、粉红色、茶色或洗肉水样,用眼睛就能直接观察到,说明尿液中红细胞数量较多(每升尿液中红细胞超过1ml即可出现肉眼血尿)。

镜下血尿:尿液颜色看起来正常,但在显微镜下观察时,每高倍视野红细胞数量超过3个,通常在体检时通过尿常规检查发现,患者自身没有明显感觉。

需要注意的是,有些情况可能被误认为“血尿”,比如服用利福平(抗结核药)、火龙果等食物后,尿液可能呈红色,但尿常规检查无红细胞,属于“假性血尿”,无需担心;而真正的血尿无论是否有症状,都需要进一步检查。

二、血尿的常见原因:哪些是“危险信号”?

血尿的原因复杂,既可能是良性疾病,也可能是恶性肿瘤,以下是常见原因的分类,尤其要警惕“危险原因”:

重点提醒:如果出现“无痛性肉眼血尿”,尤其是年龄超过50岁、有吸烟史(吸烟是膀胱癌的重要危险因素)、或有肿瘤家族史的人群,一定要第一时间到泌尿外科就诊,排除泌尿系统肿瘤的可能——因为这类血尿是肿瘤的“早期警报”,早发现、早治疗,治愈率会大幅提高。

三、出现血尿后,需要做哪些检查?

出现血尿后,医生会根据具体情况安排以下检查,明确病因:

● 第一步:基础检查

● 尿常规:明确是否为真性血尿,同时判断是否有尿路感染(白细胞升高)。

● 泌尿系超声:初步排查肾脏、输尿管、膀胱是否有结石、肿瘤或前列腺增生,是无创且便捷的初步筛查手段。

● 第二步:针对性检查(根据基础检查结果选择)

● 膀胱镜检查:如果怀疑膀胱癌,膀胱镜是“金标准”——医生通过尿道插入膀胱镜,直接观察膀胱内部情况,发现肿瘤后可同时取组织做病理检查(明确是否为恶性)。

● CT或MRI检查:怀疑肾癌或输尿管肿瘤时,通过CT或MRI明确肿瘤的大小、位置、是否侵犯周围组织,为治疗方案制定提供依据。

● PSA检测(男性):怀疑前列腺癌时,检测血液中PSA水平,若明显升高,需进一步做前列腺穿刺活检明确诊断。

四、如何预防泌尿系统肿瘤相关血尿?

泌尿系统肿瘤的发生与生活习惯密切相关,通过以下措施可降低风险,减少“危险血尿”的发生:

● 戒烟:吸烟是膀胱癌的首要危险因素,吸烟者膀胱癌发病率是不吸烟者的3-4倍,戒烟可显著降低风险。

● 多喝水:每天饮水量保持在1500-2000ml,增加排尿次数,可减少尿液中有害物质对膀胱黏膜的刺激。

● 避免接触有害物质:长期接触油漆、染料、农药等化学物质的人群,需做好防护措施(如戴口罩、手套),定期体检。

● 定期筛查:年龄超过50岁的人群,每年进行一次泌尿系超声和尿常规检查;有肿瘤家族史的人群,筛查年龄可提前至40岁。

最后想强调:血尿不是“小毛病”,尤其是无痛性肉眼血尿,绝不能“忍一忍”或“等一等”。很多泌尿系统肿瘤早期症状只有血尿,只要及时就诊、明确诊断,通过手术、靶向治疗等手段,大部分患者可获得良好的治疗效果。记住:重视血尿,就是重视自己的生命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