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正确认识及治疗老年人慢性便秘?
供稿: 发布时间:2019-03-20 浏览量:2417次

一.什么是老年人慢性便秘?

老年人慢性便秘指是一种常见的老年综合征,表现为排便次数减少、粪便干结和(或)排便困难,目前主要根据罗马Ⅳ(RomeⅣ)标准和患者主要症状进行诊断,即诊断前症状出现至少6个月,其中至少近3个月有症状,且至少四分之一的排便情况符合下列2项或2项以上:排便费力感、干球粪或硬粪、排便不尽感、肛门直肠梗阻感和(或)堵塞感、甚至需手法辅助排便,且每周排便少于3次。

二.老年人慢性便秘的分类

根据疾病特点,现主要将老年人慢性便秘分为3个类型,即慢性功能性便秘、器质性疾病相关性便秘和药物相关性便秘,临床治疗过程中需针对患者疾病表现明确便秘的类型及针对性治疗。

三.如何正确治疗老年人慢性便秘?

关于治疗老年人慢性便秘一直是临床的难点,其需要社会及家庭的支持、生活习惯的改善及临床个体化治疗。

(一)建立良好的生活习惯

1.足够的膳食纤维摄入和水分摄入 是防治老年人慢性便秘的基础:

(1)多食膳食纤维,如麦麸、糙米、豆芽菜、魔芋、山芋、芋头等。

(2)改变不良饮食习惯,避免食量过少、过精,其会导致肠蠕动减少,对直肠壁所产生的压力过小,不能引起排便反射而形成便秘。还需要多食一些蔬菜水果,尤其是润肠通便的食品,如:酸奶、蜂蜜等。

(3)进食要有规律,避免过食辛辣刺激食物(如咖啡、浓茶等)。

(4)多饮水,每天的饮水量以1 500--1 700 ml为宜,每次50~100 ml,推荐饮用温开水或淡茶水。

2.合理运动 包括散步、拳操等形式不限,以安全(不跌倒)、不感觉劳累为原则,对卧床患者,即便是坐起、站立或能在床边走动,对排便都是有益的。对于因病长期卧床的老年人,家人可给其做腹部按摩,由右上腹向左下腹轻轻推按,以促进其肠道蠕动。

3.建立正确的排便习惯 结肠活动在晨醒、餐后最为活跃,建议患者在晨起或餐后2 h内尝试排便,排便时集中注意力,减少外界因素的干扰。

(二)正确选择药物治疗

老年人慢性便秘药物的选择应以安全性、合理性、个体化为原则,用药过程中需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目前针对慢性便秘治疗的药物主要包括七大类,分别是渗透性泻药(包括乳果糖、聚乙二醇)、容积性泻药(欧车前、甲基纤维素)、刺激性泻药(番泻叶)、软化剂、促动力药、促分泌药、微生态制剂。其中,渗透性泻药及容积性泻药因其安全性及有效性应作为老年人慢性便秘治疗过程中的一线用药。乳果糖作为一种益生元,有助于促进肠道有益菌群的生长,除少数患者因腹泻、胃肠胀气等不良反应需调整药物剂量外,一般可长期服用,特别适用于合并有慢性心功能不全和肾功能不全的老年便秘患者。

四.用药过程中需要注意的事项

1.需仔细评估老年人慢性便秘的类型及制定个体化治疗,治疗方案应以生活方式调整为基础,梯度用药,依次为容积性泻药或渗透性泻药、促分泌药、刺激性泻药,在此基础上,可视病情需要联合用药:慢传输型患者可加用促动力药物,出口梗阻型便秘以及粪便干结、粪便嵌塞者加用或首用灌肠剂等。

2.对轻度和中度慢性便秘患者,尤其是合并有高血压、心肾功能不全及衰弱的老年患者,应慎用含镁、磷酸、钠、钾等的渗透性泻盐,宜选用温和、安全的乳果糖等泻药,一种药物疗效不佳时,可联合应用通便药。

3.刺激性泻药,包括果导片、菎麻油、大黄等,以其起效快、效果好受到广泛的使用,但长期应用会影响肠道水电解质平衡和维生素吸收,可引起不可逆的肠肌间神经丛损害,甚至导致大肠肌无力、药物依赖和大便失禁。蒽醌类药物,包括番泻叶、大黄等刺激性泻药,长期服用还可导致结肠黑变病(严重者是结肠癌前病变的一种,增加患结肠肿瘤的风险)。


总之,老年人因自身脏器功能衰退减弱、容易合并心脑血管疾病等特点,在老年人慢性便秘临床治疗中应注意早治疗、合理用药、个体化用药,减少不良并发症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