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痛常见病因知多少?
供稿: 发布时间:2023-06-30 浏览量:1172次
      每个人几乎都有过头痛的经历,它的普遍性仅次于感冒,也是疼痛康复科常见的疾病。头痛可分为两大类,即原发性头痛和继发性头痛。
      常见的原发性头痛包括偏头痛、紧张性头痛、丛集性头痛、三叉神经痛等;

      常见的继发性头痛包括颅内病变引起的头痛,如蛛网膜下腔出血、海绵窦血栓形成等,包括中耳炎、青光眼引发的头痛,还有全身疾病引起的头痛,如高血压、感冒等。


常见头痛原因有以下几种:
偏头痛
      为最常见头痛之一。常发生于头部一侧,具有单侧性,搏动性或跳动性,常持续4-72小时,发作时可伴畏光、恶心、呕吐等不适,部分患者有视物模糊等症状,可严重影响患者日常工作和生活,常需要用止痛药物来缓解疼痛,部分女性患者偏头痛与月经期有明显关系。
紧张性头痛
      紧张性头痛相比偏头痛而言,其发病率更高,起病缓慢,逐渐加重,可持续数日或数年,疼痛部位为双侧眉弓上方、颈项部及双侧枕部,常在情绪紧张、激动或者劳累、熬夜之后出现,类似头顶上戴了个帽子,常表现为钝痛,有压迫感、胀满感、紧箍感、束带感等,也可感觉头肩部沉重。目前以药物治疗、物理治疗为主。
丛集性头痛
      丛集性头痛病因尚不明确,可能与遗传、中枢神经介导慢性生物紊乱有关,多为急性起病的严重单侧头痛,可反复发作,疼痛位置多为单侧眼眶、眶上、眼球后及太阳穴处,较少见,呈尖锐、爆炸样、非搏动性的重度或极重度疼痛。目前可通过高浓度吸氧,药物及神经电生理等治疗。
蛛网膜下腔出血
      多数病人将蛛网膜下腔出血引发的头痛描述为一生中最严重的头痛,是一种严重的、突然发作的剧烈头痛,部分是由于颅内压增高引起,为局限性或全头痛,可伴有其它神经系统缺损的症状、体征,如剧烈恶心呕吐、意识障碍、脑膜刺激征等。早期头颅CT、腰椎穿刺可明确诊断,蛛网膜下腔出血的病因有动脉瘤、动静脉畸形、血管炎、结缔组织病等。
脑出血
       脑出血的多数患者有高血压病史,多在活动中或情绪激动时突然起病,可表现为全脑头痛,同时伴恶心呕吐、肢体瘫痪、脑膜刺激征等。
      需行头颅影像学检查明确诊断,高血压脑出血最常见的部位为基底节区,脑出血常见原因有脑淀粉样变、动静脉畸形、血液病、烟雾病等。
颅内静脉系统血栓形成
      颅内静脉系统血栓形成引发的头痛常伴有颅内压升高或局灶性神经功能缺损症状,口服避孕药、妊娠或产后、肿瘤、血液高凝状态、凝血因子缺乏等患者为高危人群。
颅内占位
      颅内占位一种不常见的头痛类型,常以突发的剧烈头痛,在数秒钟内达到高峰,持续数分钟至数小时后头痛迅速消退为特征,这种类型可能与意识改变或跌倒有关。
      头痛程度为轻至中度,性质为钝痛,持续性或间断性,疼痛位于双额部,可因改变体位或增加颅内压的动作,诸如咳嗽、喷嚏及用力排便等而加重。
      经典的该类头痛在早晨睡醒时最明显,并伴有恶心呕吐,头颅影像学可明确诊断。
高血压性头痛
      高血压性头痛是指当脑血管内压力急剧增高时,可出现头痛、头晕、恶心等症状,疼痛部位大多集中在枕部和颞区,有时会感觉头部沉重,有压迫感。在血压平稳后,头痛症状通常会慢慢消失。
低颅压性头痛
      低颅压性头痛患者常为中等程度双侧对称性钝痛或胀痛,特征是坐位或站位时明显,卧位可很快缓解,患者可伴有恶心呕吐、颈痛、头晕、复视、视物模糊等,严重者可出现小脑扁桃体下疝、硬膜下或硬膜外出血等表现。
      多数病因为接受腰穿后有渗漏。诊断首先增强MRI,可见广泛的硬膜强化、硬膜下或硬膜外积液或出血、大脑下沉等,腰穿脑脊液压力降低。
窦性头痛
      窦性头痛多见于鼻窦感染,疼痛部位在鼻窦周边,包括颧骨、前额或鼻梁,可伴随流鼻涕、耳朵胀满、脸肿、发热等症状。
中耳炎引起的头痛
      常发生于患耳同侧,耳部神经末梢非常丰富,如果中耳炎症直接刺激到耳神经末梢,就会引起患耳同侧的偏头痛,痛感有时比较强烈,严重的中耳炎可能引发颅内并发症。
青光眼引起的头痛
      青光眼引起的头痛常发生于前额,青光眼急性发作可致眼内压急剧升高,出现较剧烈的头痛,位置多为前额、颞区,以及眼眶周围,可伴随反射性恶心、呕吐等症状。
药物过度使用性头痛
      药物过度使用性头痛是指长期过量使用止痛药物后出现的频繁发作的头痛,患者常有持续性头痛史,并长期使用头痛急性对症药物;头痛几乎每天发生,且几乎持续整天时间,呈轻至中度钝痛,双侧或弥漫性疼痛,有时局限于额或枕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