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血的颜色,你知道吗?
供稿: 发布时间:2021-06-13 浏览量:5906次

在检验科的日常工作中,我们会和各种各样的标本打交道。血,大小便,痰,分泌物,脑脊液,胸腹水,羊水……其中以血液标本最多。因为其能快速全面的反映身体出现的各种问题,也是最方便留取和保存的!但是我们最常见的血液也有你不知道的一面哦!

大家日常生活中或者电视上都会碰到看到流血事件的发生,见到的都是鲜红鲜红的血。可是在我们检验科日常工作中,会见到一些别人看不到的颜色的血。

1.  就拿最简单的抽血来讲吧,一般都会选择静脉血,尤其是肘中静脉抽血。时常就会听到一些老人或者小情侣相互打趣,血怎么这么黑,肯定病的很重。其实不然,血液的红色是来自红细胞内的血红蛋白,动脉血血红蛋白含量多,所以外观看来是鲜红色。而静脉血含氧量低,又含有一些代谢产物,所以颜色就比较深,看起来就是暗红色。这是一种正常现象!

2.  经常刷抖音朋友时常会看到某某年轻小伙因外卖吃多紧急住院,血抽出来呈奶白色。这可不是牛奶喝多了或者奶油吃多了造成的。

我们可以看到左右两管血的区别,右边就是正常静脉血,而左边就是所谓的奶油血,我们医学上称之为乳糜血。

血浆颜色呈乳白色或混浊状,表示血液中含有高量脂肪。吃的脂肪经过在小肠消化、吸收后,变成细小的乳糜微粒进入血液,乳糜微粒多到一定程度时,血清就由清澈透明的淡黄色液体变成乳白色的黏稠液体,这时,我们医学上就叫它做乳糜血。

可以很明显看到,乳糜血它是个不正常血。那么这种不正常血是怎么造成的呢?通常在饭后,尤其是吃得太油腻的人,血中乳糜微粒浓度增加,正常人一般会在一至二小时后恢复正常,若脂肪代谢异常或三酸甘油脂特别高者,乳糜血现象会持续较久。

血中脂肪主要分为两类,一是胆固醇、一是甘油三酯。血液中的甘油三脂(TG)与饮食有密切关系,所以被称做可变脂;而总胆固醇(TC)是固定脂,它与饮食无密切关系。所以体内的甘油三酯过高,就容易出现“乳糜血”现象。乳糜血也会给其他指标造成影响,严重干扰其他指标的数值!除了及时就医,注意清淡饮食,规律饮食,少吃多餐,然后适当地进行运动。

3.  接下来讲述的是两种外观不易观察的血标本,其中一种离心后和正常血标本相比明显要暗黄很多,这种血就是我们医学上常说的黄疸血。黄疸是常见症状与体征,其发生是由于胆红素代谢障碍而引起血清内胆红素浓度升高所致,所以是否为黄疸血更重要的还是要通过检查血中的胆红素来确定。黄疸又分为隐形和显性两种。当血清胆红素浓度为17.1~34.2umol/L(1~2mg/dl)时,而肉眼看不出黄疸者称隐性黄疸。如血清胆红素浓度高于34.2umol/L(2mg/dl)时,巩膜、皮肤、黏膜以及其他组织和体液出现黄染则为显性黄疸。而根据病因黄疸主要可分为溶血性黄疸,肝细胞性黄疸及胆汁淤积性黄疸三类。由于黄疸是一种症状和体征,所以一旦发现,最好及时就医,尽快查明引起黄疸的原因,对症治疗。切莫因为身上感觉不到疼痛而拖延病症。

        

4. 剩下的一种情况也是难以发现,只有当将血标本离心之后才能发现血清颜色的不同。


      这两个标本可以很清楚地看到,左边的血清淡黄,是正常颜色血清。而右边的标本离心后颜色则变为深红色,这就是我们所说的溶血标本。造成这种情况的发生,主要是由于患者的血管太细,在抽血的过程中挤压用力过大造成。溶血的标本对某些检验结果影响很大。电解质中的血钾;肝功能中的AST,ALT;心肌酶谱四项中的LDH和a-HBDH都会假性升高。肝功能中的总胆红素则会产生负向干扰,造成假性降低甚至出现负值。遇上这种情况,我们都会和护士好好沟通,重新抽取复查,这样才能更准确的的反馈患者的情况,为临床医生诊疗提供更准确的依据!

5.   还有一种情况比较少见,那就是当CO中毒时,血液会呈一种鲜艳的樱桃红颜色,这是因为CO和血液里的血红蛋白结合以后生成的羰基血红蛋白造成的。由于羰基血红蛋白增多造成的一种病态樱桃红颜色。

生活中的我们难免会遇到各种身体疾病,及时就医,相信医生是关键。最重要的还是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健康饮食,适当锻炼,舒缓压力,这样不仅能拥有健康颜色的血,更要重的是会有一个健康的好身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