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生素D小常识
一:VD的生理作用
VD是一种脂溶性维生素,为环戊烷多氢菲类化合物,VD的主要生理功能是促进小肠对钙磷的吸收,促进肾脏对钙磷重吸收及促进骨对矿物质的吸收,维持正常的血钙和血磷浓度。
二:VD的种类
在人体内维生素D的主要存在方式包括:维生素D3(胆钙化醇)和维生素D2(麦角钙化醇),前者是维生素D在人体中存在的主要形式(超过90%),由皮肤中的7-脱氢胆固醇在阳光直射下产生,也有极少部分可从动物源性食物(油性鱼类,鲑鱼和鲭鱼)中获得。 维生素D2有少部分可从植物源性食物(一些蔬菜,酵母菌和真菌)中获得。维生素D3和D2在肝脏中代谢为它们各自的衍生物,此为在肝脏中的第一次羟化,形成25(OH)D(25-羟基维生素D3和D2);然后在肾脏中进行第二次羟化,转换为具有活性的形式(1,25-二羟基维生素D3和D2),但其半衰期短,所以,在人体中,可以检测到的25(OH)D(25-羟基维生素D3和D2)是衡量人体中维生素D的金标准。
三:维生素D缺乏的原因
我国维生素D缺乏情况十分严重,《维生素D与成年人骨骼健康应用指南》中的数据可显示,我国北方地区的维生素D缺乏发生率和不足发生率均超过60%,有一些地区甚至达到了99%。这提示我们国家对维生素D的补充和预防维生素D的措施均有一定的缺失。及时通过体检等医疗手段发现和预防维生素D缺乏能够降低骨骼健康疾病风险,尤其是儿童和老年人收益更大,专家建议高危人群能定时进行预防性维生素D检测,防止儿童发育不良、老年骨折风险等。
1 生理性:
-
阳光照射不足是VitD缺乏最重要的原因
-
天然食物来源非常有限
-
防晒产品的过多使用
2 疾病因素
-
多数胃肠道或肝胆疾病会影响VitD 的吸收,如胃肠手术后,胆道系统疾病、胰腺炎、慢性腹泻等;
-
严重肝、肾损害亦可导致VitD羟化障碍,生成不足。
3 药物影响
长期服用抗惊厥药物(苯妥英钠、苯巴比妥等);糖皮质激素
四:维生素D的补充
-
日光照射
通常,春、夏、秋季11:00-15:00将面部和双上臂暴露于阳光5~30min,每周3次
-
膳食摄入
多食富含维生素D的天然食物,添加维生素D的营养强化食品
-
药物补充
服用VitD补充剂(缺少日照补充维生素D,维生素D2或维生素D3均可,二者在疗效和安全性方面无显著差别)
五:维生素D专家共识
-
检测人群
-
维生素D的参考范围
缺乏: ≤20 ng/mL
轻度不足: >21–29 ng/mL
充足: ≥30 ng/mL
维生素D水平的监测
开始补充到检测补充效果间隔三个月以上
最高安全上限为100 ng/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