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在做完颅脑CT或MRI检查拿到影像诊断报告后,发现报告显示蛛网膜囊肿,有的人就会恐慌,脑袋里长了个囊肿,有没有影响?有多大的影响?会不会变傻?等等,事实上,这个蛛网膜囊肿没有大家想象中那么可怕,今天我们就简单介绍一下颅内蛛网膜囊肿。
颅内蛛网膜囊肿是脑实质外良性、非肿瘤囊性占位性病变,由蛛网膜所构成的囊壁包裹无色透明的脑脊液形成。
颅内蛛网膜囊肿的类型,按病因不同可分为先天性和继发性(外伤性及感染后)两大类。先天性蛛网膜囊肿是脑脊液被包围在蛛网膜内所形成的袋状结构,不与蛛网膜下腔相通。继发性蛛网膜囊肿由于蛛网膜粘连,在蛛网膜下腔形成囊肿,内含脑脊液。按部位不同可分为颅内型蛛网膜囊肿及椎管内蛛网膜囊肿两类。
蛛网膜囊肿的临床症状,绝大多数蛛网膜囊肿没有症状,有症状的蛛网膜囊肿患者,多数在儿童期就出现了症状。典型症状:①颅内压增高:头痛、恶心、呕吐,精神减弱;②癫痫。伴随症状:出血:患者出血破入蛛网膜囊肿或硬膜下;囊肿破裂:造成硬膜下积液;囊肿可以压迫临近的脑组织,造成局部压迫症状;局部颅骨膨隆;鞍上囊肿可以造成脑积水、内分泌功能失调以及视力障碍等症状。
影像学检查是诊断颅内蛛网膜囊肿最重要的检查手段。
如果CT检查怀疑蛛网膜囊肿,建议进一步行磁共振检查(MRI),提高确诊率。
CT显示病灶的信号与脑脊液相同,边界清晰。增强扫描病变无强化表现。可以伴有脑组织发育不良,可以伴有临近颅盖骨变薄向外膨隆,部分患者可以合并脑积水、脑室受压等情况。上蛛网膜囊肿显示为脑外的低密度病灶,周边结构可能受压。
磁共振检查(MRI)显示为长T1长T2信号,也就是说在磁共振T1像上病灶呈低信号;T2像上,病灶呈高信号(白色)。强化后囊肿、囊壁无增强表现。
大部分专家认为,对于成年患者的无占位效应或无症状的颅内蛛网膜囊肿,无论大小和部位,一般无需治疗。对于偶然发现蛛网膜囊肿的成人患者,暂不建议手术治疗,通过6-8个月的影像学观察可以排除病变的变化情况。如果病变变大,再考虑手术治疗。对于儿童患者,应该采取更为积极的治疗手段。
药物治疗:合并癫痫的蛛网膜囊肿患者需要口服抗癫痫药物进行治疗。
手术治疗:有专家提出,颅内蛛网膜囊肿的手术指征为:有明确引起颇内压增高表现;合并囊内出血、硬膜下出血者;有明确蛛网膜囊肿所致的局灶性神经功能缺失,如偏瘫、言语障碍;囊肿合并癫痫,癫痫症状严重且反复发作,药物控制无效(癫痫灶位于囊肿附近);囊肿有增大趋势,或脑电图和颅内压有变化者;继发梗阻性脑积水;儿童年龄较小且囊肿体积大者,脑电和颅内压有变化的;局部受压征象明显。
对于儿童中颅窝蛛网膜囊肿治疗首选囊肿-脑池造痿术,但对于每个个体病例需行严格评估,选择最优的治疗方式。
所以当我们发现颅内蛛网膜囊肿的时候,不必过于惊慌,通过专科医师评价后再做进一步观察或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