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日游泳谨防中耳炎!耳鼻喉科护耳指南
供稿:本站编辑 发布时间:2025-06-20 浏览量:127次

炎炎夏日,游泳成了许多人的消暑首选。然而,每年这个季节,武汉市第三医院耳鼻喉科都会接诊大量因游泳引发中耳炎的患者。作为一名耳鼻喉科的医护人员,我深切体会到,许多人对中耳炎的危害和预防方法了解不足。今天,我们就来聊聊这个“潜伏”在水中的健康隐患,教您科学护耳,安心戏水!

一、中耳炎:不只是耳朵疼那么简单!

中耳炎是发生在中耳腔(鼓膜内侧)的炎症,常见类型包括:

1.急性中耳炎:多由细菌或病毒感染引起,表现为剧烈耳痛、听力下降,严重时可能伴随发热、耳道流脓。

2.分泌性中耳炎:中耳积液导致耳闷、耳胀,像隔着一层水听声音,儿童尤其高发。

3.慢性中耳炎:反复感染可能导致鼓膜穿孔、听力永久损伤,甚至引发脑膜炎等严重并发症。

划重点:中耳炎若不及时治疗,可能从“小问题”演变成“大麻烦”,尤其儿童咽鼓管短平,更易中招!

二、游泳为何容易“惹上”中耳炎?

游泳时,水难免进入外耳道,但健康的外耳道有耵聍(耳屎)和纤毛保护,一般不会直接引发中耳炎。问题出在这些环节:

1.呛水引发“逆行感染”:呛水时,含有细菌的池水可能通过鼻腔倒灌至咽鼓管(连接鼻咽和中耳的通道),细菌趁机侵入中耳。

2.耳道损伤:用棉签或手指用力掏耳朵,可能划伤外耳道皮肤,甚至捅破鼓膜,为细菌打开“方便之门”。

3.潮湿环境助长细菌:游泳后耳道潮湿,霉菌和细菌(如绿脓杆菌)疯狂繁殖,可能先引发外耳道炎,继而感染中耳。

误区提醒:耳朵进水≠中耳炎!但错误的处理方式(如暴力掏耳)才是罪魁祸首!

三、科学护耳:游泳前后这样做!

【游泳前】

1.检查耳部健康:若近期有感冒、鼻炎或耳部不适(如耳痛、流脓),暂缓游泳。

2.佩戴专用耳塞:硅胶或防水耳塞能有效阻隔水流,尤其适合儿童和曾有中耳炎病史者。

【游泳时】

1.避免呛水:初学者建议使用鼻夹,减少鼻腔进水;跳水时捏住鼻子,防止水压冲击咽鼓管。

2.勿随意掏耳:泳池边掏耳易引入细菌,若耳道进水,可单脚跳促进排出。

【游泳后】

1.干燥耳道:用干净毛巾轻拭外耳,再用吹风机低温档距耳朵30厘米吹干(避免烫伤)。

2.正确擤鼻涕:按住一侧鼻孔,轻轻擤另一侧,防止细菌通过咽鼓管进入中耳。

小妙招:将白醋和酒精按1:1混合,游泳后滴1-2滴入耳,自然流出,可抑制细菌(鼓膜穿孔者禁用)!

四、出现这些症状,立即就医!

1.耳痛持续超过24小时,或伴随发热、头晕

2.耳道流出黄色或血性分泌物

3.听力明显下降、耳闷胀感持续不缓解

警告:切勿自行用偏方(如大蒜、草药滴耳)或硬质工具掏耳!可能加重感染或损伤鼓膜。

五、特殊人群需格外警惕

1.儿童:咽鼓管发育不成熟,感冒后游泳风险加倍。若孩子频繁抓耳、哭闹,需及时排查。

2.慢性病患者:糖尿病、免疫力低下者感染后更难痊愈,建议游泳前咨询医生。

结语

中耳炎的预防,关键在于阻断细菌入侵的路径,并保持耳道清洁干燥。这个夏天,让我们在享受清凉的同时,也守护好耳朵的健康!如果您或家人出现耳部不适,请及时前往武汉市第三医院耳鼻喉科就诊,我们将为您的听力保驾护航。

护耳小贴士:定期耳部检查,就像口腔护理一样重要!健康生活,从细节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