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者王阿姨,可惜地说:“护士,这药怎么就打一半呀,丢了半袋子药多浪费,都给我打了吧!”患者张大哥不解地问:“为什么不直接做成半袋的规格?这是不是很多住院患者的疑问呢?那么,我们现在就来告诉大家这是为什么?
甘露醇是己六醇类的一种,属于有机化合物,为白色针状的结晶。临床广泛应用于腰椎间盘突出症、脊柱外科和急性创伤等疾病,疗效显著。
一、药理机制:
组织脱水作用:通过渗透性脱水作用,减少组织含水量。甘露醇静脉注入机体后,血浆渗透压迅速提高,由于血浆渗透压迅速提高形成渗透压差,水分从组织中移向血循环,由肾脏排出,使细胞内外液量减少,从而达到减轻水肿、降低压力(尤其是颅内压、眼内压、脑水肿)的目的。
利尿作用:静注甘露醇约10~15min产生利尿作用,2~3h达高峰。甘露醇静脉注入机体后,主要分布在细胞外液,仅有一小部分(约为总量的3%)在肝脏内转化为糖元,绝大部分(97%)经肾小球迅速滤过,造成高渗透压,阻碍肾小管对水的再吸收;同时它能扩张肾小动脉,增加肾血流量,从而产生利尿作用。(同时说明甘露醇对糖尿病患者无影响),一般在静脉注射后20分钟内起作用,2-3小时降压作用达到高峰,可维持4-6小时。甘露醇疗效发生快,作用持续时间长,每8g甘露醇可带出水分100ml,脱水、降颅压作用可靠确实。
二、用法用量:
为了骨折创伤后的组织消肿,根据相关文献、指南,甘露醇用量、频次的范围分别为0.25~1g/kg、q8h~q4h、总量约为1~2 g/kg/d,连续使用天数3~7d。习惯上以0.5g/kg 为半量,1.0g/kg 为全量。输入速度以10~15ml/min为宜,一般30~60min内滴完,适量调整。
三、甘露醇的应用:
1、甘露醇可改善局部血供,预防感染。由于骨折及骨折手术后的肿胀压迫静脉及淋巴管,使静脉及淋巴回流受阻,严重时皮肤出现张力性水泡,微循环内淤血,造成骨折端血供差,使坏死部分增加,从而造成骨折延迟愈合,甚至不愈合。同时微循环受阻导致血流缓慢,加之本身软组织 损伤抵抗力下降,使细菌易在此停留繁殖,伤口极易发生感染。甘露醇可降低血粘度,迅速加快血流,提高红细胞变形性,使局部供氧丰富,促进组织水平的氧转运而改善患肢微循环,从而达到预防感染的目的。还可减少血管阻力,增加血流量,消除氧自由基,增加氧利用率,并促使组织功能恢复。
2、甘露醇可防止骨筋膜室综合症,骨折后髓腔出血、软组织损伤出血及滲出使骨折 部骨筋膜室内压力骤增一内压升高一静脉压升高一毛 组血管压升高一渗出、出血增加一内容物增加的恶性循环,在前臂及大腿极易发生骨筋膜室综合症如不能早期处理可造成神经干及肌肉坏死及神经麻痹,后期出现缺血性肌挛缩,且恢复困难。即使早期发现骨筋膜室综合症,也需进行骨筋膜室切开减压,并长期换药及二期缝合或植皮治疗,使骨折不能及时复位和 固定,造成病人在身心及经济上的重大损失。本组病例在入院后即开始应用甘露醇进行预防和治疗,有效的预防了骨筋膜室综合症的发生。
3、甘露醇可防止张力性水疱。由于肿胀后组织间水肿,组织间液压力升高,使组织间液渗于表皮下形成张力性水疱,影响了骨折的 早期复位和固定。另外,夹骨石膏外固定对软组织也会有一定压力,这种压力能使回流阻力增大,加重肿胀和促进了张力性水疱的形成。在应用甘露的治疗后,消退水肿,避免了张力性水疱的发生,有利于早期复位和固定,也有利于缩短治疗时间。
4、甘露醇在创伤性骨折中的应用。创伤性骨科患者通常会出现休克问题,并且其是否能够平稳地度过休克期,直接关系到患者的预后效果和并发症的发生情况。在患者出现创伤后会因为失血或血浆渗透,导致其循环血量有所减少,在临床治疗中通常立即给予输液和输血复苏,能够取得相应的临床治疗效果,但是通常也伴随相应的液体复苏效果一旦在其休克期不能有效地维持循环血容量,那么不但会导致休克加重,同时还有可能会导致出现急性肾功能衰竭问题,另外在输液过程中,还容易导致心功能衰竭问题的出现,使脑肺水肿情况加重,甚至有可能会导致创面感染发生。甘露醇作为一种良好的渗透性利尿剂,如果能眵得到合理的应用,能够对以上并发症的发生起到良好的预防作用。
甘露醇为什么打一半呢?因为通过增加血浆渗透压。来促进尿液排出,从而减少体液的总量,达到利尿的效果。因此,输液时只输一半的目的是减少体液负荷,以更有效地实现利尿。甘露醇的规格为250ml:50g,临床医生下医嘱时,常用单次剂量是20%溶液125ml快速静脉滴注,也就是常说的半量。甘露醇静脉滴注剂量是根据疾病种类、体重、尿量、肾功能等因素调整的,为达到甘露醇最好疗效。所以这个知识你知道了解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