膝盖反复发出“咔咔”响声!?蹲下起身时酸胀难忍?上下楼梯像被刀割?这些有可能是得了髌骨软化症的信号哦!什么是髌骨软化症呢?髌骨软化症,又称髌骨骨软骨炎或髌骨关节病,是一种常见的膝关节疾病,主要表现为膝关节前方的疼痛和不适。好发于青壮年,在运动员和体育爱好者中尤其多见,女性发病率较男性高。其本质是软骨变软、变薄甚至碎裂,导致冲能力下降,引发炎症和不适。
髌骨软化症的典型症状:
1.膝关节疼痛
最常见症状,初期为隐痛或酸痛,活动后(如上下楼梯、蹲起、久坐后起身)加重。疼痛多位于髌骨后方或周围,休息后可缓解,但病情进展后疼痛频率和强度会增加。严重时平地行走也可能引发疼痛。
2.关节肿胀与积液
膝关节肿胀,按压有饱满感或波动感。外观上可见膝关节增粗,可能伴随关节腔积液(滑液分泌增多)。
3.活动受限与关节僵硬
膝关节屈伸活动受限,难以完全伸直或弯曲(如深蹲困难)。早晨起床或长时间静止后关节僵硬明显,活动后逐渐缓解。严重时影响正常行走和上下楼梯。
4.关节摩擦感或弹响
屈伸膝关节时,可感受到髌骨与股骨之间有明显的摩擦感(类似“沙沙”声)或弹响。有时伴随膝盖“卡顿”感,活动不顺畅。
髌骨软化症的病因:
1.先天性因素
髌骨发育异常:髌骨形态不规则、股骨滑车沟过浅、高位或低位髌骨等解剖结构缺陷,导致髌骨在膝关节活动时轨迹偏移,软骨磨损加剧。
膝关节结构异常:如膝内翻(O型腿)、膝外翻(X型腿)、胫骨外旋畸形等,使髌骨受力不均,易发生半脱位或侧倾。
2.后天性因素
过度使用与劳损长期高强度运动:如跑步、跳跃、深蹲、爬山、骑自行车等,反复增加髌股关节的压力(可达体重的3-7倍),加速软骨磨损。
职业性劳损:重体力劳动者、运动员、舞蹈演员等,膝关节长期处于半屈曲状态(35°-50°),易引发软骨退化。
肥胖:体重过重显著增加膝关节负荷,尤其对髌股关节压力集中,促进软骨损伤。
膝关节内扣或重心偏移:跑步、跳跃时足部内旋、膝盖超过脚尖,导致髌骨外侧压力过大。
动作不规范:深蹲、跳跃着地时姿势不当,增加髌骨软骨的异常摩擦。
股四头肌不平衡:外侧肌群(如股外侧肌)紧张,内侧肌群(如股内侧肌)无力,导致髌骨被向外侧牵拉,单侧软骨磨损。
臀肌或核心肌群薄弱:下肢稳定性差,间接影响髌骨运动轨迹。
直接撞击或扭伤:髌骨受到外力撞击(如车祸、跌倒)或膝关节扭伤,导致软骨急性损伤。
慢性微创伤:反复的低强度创伤(如篮球急停变向、网球快速转身)逐渐破坏软骨结构。
足部问题:扁平足、高弓足等足部结构异常,改变下肢力线,导致髌骨受力不均。
年龄增长:软骨弹性下降、修复能力减弱,自然老化过程加速退行性变。
代谢异常:维生素D缺乏、钙质流失、激素失衡等,影响软骨营养供应和再生能力。
治疗方法:
1、药物治疗:遵医嘱,患者可以口服非甾体类抗炎药物,药物能够减轻组织炎症和疼痛,有助于促进软骨的修复和代谢。此外,还可以服用药物促进软骨细胞的合成和修复,提高软骨自身的修复能力。
2、物理治疗:物理治疗包括冷敷、热敷、理疗等,在疼痛初期,冷敷可以减少局部肿胀和疼痛;而热敷则能促进血液循环,缓解肌肉紧张。电疗、红外线疗法、微波治疗等物理疗法也能够改善血液循环,增强肌肉力量和关节稳定性,从而缓解髌骨软化症的症状。
3、注射治疗:遵医嘱,在关节腔内注射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能够营养和润滑关节软骨,减轻磨损,从而缓解相关症状。这种方法常用于急性发作期或特定情况下缓解剧烈疼痛和肿胀。
4、中医治疗:中医治疗髌骨软化症的方法包括推拿、针灸和中药内服等。推拿和针灸能够疏通经络、调和气血,减轻症状;中药内服则依据辩证论治,采用补肝肾、强筋骨等方剂,促进软骨修复与整体调理。这些方法需要由专业中医医师进行操作。
5、手术治疗:对于保守治疗无效或症状严重的患者,可以考虑手术治疗,手术方法包括关节外手术和关节内手术,如外侧支持带松解术、胫骨结节牵引术、髌骨带转位术以及局限性软骨切除加钻孔术等。这些手术能够增加髌骨的滑动和稳定性,减轻髌股关节骨关节炎的发展,改善患者的症状和生活质量。
髌骨软化症患者的生活注意事项首先需要调整运动方式,髌骨软化症患者应避免进行剧烈运动,如登山、爬楼梯等,运动会增加膝关节的负担。可以选择对膝关节损伤较小的运动,如游泳、骑自行车等,要注意运动强度的控制,避免过度劳损导致病情加重。还需要控制体重与合理饮食,通常过重会增加膝关节的负担,从而加重髌骨软化症的症状,患者需要通过合理饮食和适量运动来控制体重。建议多摄入富含蛋白质、钙、胶原蛋白的食物,如牛奶、鸡蛋、猪蹄等,为身体提供必要的营养支持。还想咨询什么欢迎你来问我们,咨询电话:027-653999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