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紧张就想跑厕所,相信这种经历很多人都有过。
但如果这种情况发生得很频繁,尤其是一紧张就窜稀,或者平时肚子随时胀气屁也很多,一吃了饭就想跑厕所,一天好几次,那多半跟“肠易激综合征”有关系。
一、肠易激综合征是一种以腹痛、排便习惯改变而无器质性病变的功能性肠病,意思就是,虽然是一种病,但并不是肠道里长了啥或者有啥病变引起的。据不完全调查,我国肠易激综合征的总体患病率为1.4—11.5%,年轻人、中年人当中更常见,女性患者稍多于男性。但是根据专家预估,只有25%的肠易激综合征人群会到医院来寻求帮助。
二、肠易激综合征的典型表现主要有这3类:
肚子痛:
包括腹胀、胀痛、肚子容易响,部位也不固定,排便、排气后缓解。
排便习惯改变:
多数人会出现腹泻,一般每天3-4次,粪便糊状或稀水样。也有少量的人出现便秘,粪便干结。
心理和精神症状:
部分人同时有紧张、焦虑、抑郁、头痛等症状。
简单总结就是:一紧张就容易拉肚子,一吃了饭就要跑厕所,平时容易胀气、屁多。
三、目前,肠易激综合征的终极病因还没有研究得很清楚,但有一点还是很明白的,它是多因素互相作用的结果,常见的诱因主要有以下几种:
1.心理因素
肠易激综合征跟情绪、精神压力等密切相关,有研究显示,焦虑抑郁人群患病率是普通人群的2-3倍。
在慢性压力条件下,肠易激综合征成为了连接饮食和大脑的关键环节,当压力过大时可能会激发身体出现反应。同时,人在紧张时,交感神经系统就会过度兴奋,让胃肠道收缩和蠕动加快或变慢,从而导致腹泻或便秘。
还有研究把肠易激综合征患者与没有该病症的人做了对照分析,发现肠易激综合征患者的压力和情绪压抑程度明显更高,这也是为什么每年高考、中考前,都有考生出现“考试型”腹泻的原因。
2.饮食因素
研究显示,大约有84%的肠易激综合征患者的发病与饮食有关,尤其是摄入了过多肠道不能完全吸收的短链碳水化合物、油炸类和高脂肪食物,就会在肠道中发酵并产生气体,从而引起肠易激综合征。
比如摄入油炸食品、各类西式点心、大鱼大肉等高热量或高脂饮食,以及牛奶、豆浆、咖啡、茶等,喝了也容易胀气、打屁。
3.其他因素
如进食过快或禁食过久后进餐,肠道微生态失衡、胃肠道动力异常、遗传,以及患有病毒性疾病,得过胃肠炎等都可能与肠易激综合征有关系。
四、肠易激综合征的朋友,首选从改善生活方式和饮食习惯入手,其中科学的吃最最关键,要注意——低FODMAP、少刺激!
1、低FODMAP饮食
还记得我们刚才提过的那些吃了容易让人胀气的食物吗?其实这类不易消化的短链碳水化合物有个统称,叫FODMAP食物,如果消化不良,这些食物在肠道中发酵会产生气体,引起胀气、腹痛等。
所以,少吃含FODMAP的食物就能够减少对肠道的刺激,至于哪些是常见的FODMAP食物、哪些是低FODMAP食物,大家对照看看。
常见的FODMAP食物有
牛奶、炼乳、豆奶、豆浆、各种豆类、芒果、西瓜、芹菜、洋葱、大蒜、腰果等。
常见的低FODMAP食物有
橙子、葡萄、白菜、西红柿、非油炸的肉蛋海鲜类、燕麦、无乳糖牛奶等。
2、少刺激
少吃刺激性的食物,包括海椒、酒精、咖啡等,可以缓解肠易激综合征带来的不适感。
此外,保持适度的运动、规律作息、充足的睡眠也对预防肠易激综合征有帮助。
五、如果改善了饮食、运动后,仍然没有效果,可以在医生的指导下用药物治疗,根据肠易激综合征亚型及症状的不同,使用相应的药物。此外,部分患者的还可能需要心理咨询的帮助,缓解了内心的焦虑、紧张,身体上的症状也会得到缓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