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公告

男子玩水未做防晒,背部次日水疱密布!专家提醒:夏季晒伤患者占比超三成
供稿:本站编辑 发布时间:2025-07-28 浏览量:209次

   阴天游玩未防晒,男子次日背部布满水疱。7月10日,武汉市第三医院皮肤科专家提醒:近期晒伤患者占皮肤科门诊超三成,夏季紫外线穿透力强,即便阴天、水中也需严格防护。 护士给手臂晒脱皮后冷敷。 游玩后的“小疼痛”,两天后演变成“大麻烦” 7月7日,张先生带着8岁的儿子前往武汉某水公园游玩。“当天天气预报说阴天,天空灰蒙蒙的,完全没有大太阳晒得人睁不开眼的感觉。”张先生回忆,考虑到主要活动是在水中嬉戏,他仅在出门前涂抹了一次防晒霜,既没戴遮阳帽,也没穿防晒衣。 然而当天傍晚回家洗澡时,张先生感觉肩背部有轻微灼痛感,他对着镜子查看发现皮肤有些发红,但并未在意,只涂了些保湿乳便休息了。令他没想到的是,7月8日清晨起床时,肩背部的疼痛已升级为“碰一下就钻心的疼”,掀开衣服一看,原本发红的皮肤表面竟冒出了密密麻麻的水泡,最大的直径超过1厘米,部分水泡已经破裂渗出液体。

   皮肤科诊室:夏季晒伤患者占比超三成 “这是典型的二度晒伤。”接诊的武汉市第三医院皮肤科住院医师聂如枭仔细查看了张先生的患处,结合其病史迅速做出诊断。她解释,皮肤晒伤根据严重程度分为三度:一度表现为红斑、灼热;二度会出现水疱、疼痛;三度则可能出现皮肤焦黑、坏死。张先生的情况属于二度,若再拖延就医,水疱破裂后容易引发感染,恢复周期会更长。 进入7月以来,皮肤科日均接诊患者中,因晒伤就诊的比例超过30%,其中约15%为二度及以上晒伤。“很多患者和张先生有类似误区,认为阴天、雨天或在水里就不需要防晒。”聂如枭翻看着近期门诊记录介绍,紫外线中的UVA(长波紫外线)穿透性极强,能穿透云层、玻璃甚至30厘米深的水层,即使在阴天,UVA的强度仍能达到晴天的80%。而UVB(中波紫外线)虽然会被云层削弱,但长时间暴露仍可能造成伤害。 医生支招:阴天防晒更要“内外兼修” 针对张先生的病情,医生为其制定了综合治疗方案:首先患处用无菌注射器抽吸水疱内液体,保留疱壁保护创面。随后外敷冷湿敷剂缓解红肿。外用激素药抗过敏,后期涂抹生长因子凝胶促进皮肤修复。系统予以抗组胺药及糖皮质激素抗炎抗过敏,整个恢复周期大约需要1-2周。 聂如枭提醒,恢复期间要严格避免再次日晒,保持创面清洁。避免吃光敏性食物,因为其中通常含有呋喃香豆素等光敏性物质。这些物质被人体吸收后会进入皮肤,若此时皮肤暴露在紫外线下,会引发光毒性反应:光敏物质吸收紫外线能量后,可能破坏皮肤细胞DNA、激活炎症反应,导致皮肤红肿、起疹、刺痛,甚至加重色素沉着(晒黑)或诱发日光性皮炎,延缓晒伤修复。 如何科学防晒?聂如枭建议:物理防晒+化学防晒双管齐下才最有效。物理防晒包括宽檐帽、防晒衣(需选择UPF50+标准)、太阳镜;化学防晒要注意防晒霜的SPF和PA值——SPF代表防UVB的能力,PA代表防UVA的能力。夏季户外建议选择SPF30以上、PA+++的产品,每2小时补涂一次,游泳或大量出汗后需立即补涂。 聂如枭强调,皮肤晒后修复同样关键。很多人晒红后会立刻用冰块冷敷,这反而可能刺激皮肤。正确的做法是用20℃左右的凉毛巾湿敷,每次10-15分钟,间隔1小时重复。如果出现水疱、发热等症状,一定要及时就医,切勿自行挑破水疱或涂抹牙膏、酱油等偏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