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市第三医院光谷脊柱创伤外科李章华主任医师提示:近年来门诊就诊患者足跟痛的病人越来越多,大部分由足底筋膜炎引起,其中大部分病例可以保守治疗,少部分需要手术干预。目前我科开展足底筋膜炎阶梯化治疗,先保守治疗。对于需手术治疗的患者,我科可关节镜微创手术,减少手术创伤,患者可早期康复,提高了患者疗效和满意度。现在李章华主任给大家进行足底筋膜炎疾病科普:
一、什么是足底筋膜炎?
足底筋膜炎是足底筋膜(从脚跟延伸至脚趾的厚纤维组织)发生的无菌性炎症,占足跟痛病例的80%以上。它并非真正的“炎症”,而是因反复微损伤导致筋膜退变,常见于足跟内侧。足底筋膜像一张“弓弦”,支撑足弓并缓冲行走压力。当长期超负荷牵拉(如久站、运动过度),筋膜出现微小撕裂,引发疼痛和功能受限。
图1. 足底筋膜炎伴跟骨骨刺病例
二、哪些人容易中招?
高危人群具有以下特征:
职业因素:教师、服务员、运动员等需长期站立或奔跑者;
体重超标者:体重每增加10斤,足底承重增加30斤;
足部结构异常:扁平足、高弓足导致受力不均;
年龄40–60岁:筋膜弹性随年龄下降;
穿鞋不当:常穿硬底鞋、高跟鞋或缓冲差的鞋子。
三、典型症状:警惕这些信号!
“第一步痛”:晨起或久坐后迈步时,足跟剧痛,活动后稍缓解;
固定压痛点:按压足跟内侧或足心处有锐痛;
活动后加重:长时间行走、跑步或站立后疼痛加剧;
伴随表现:足底僵硬、灼热感,甚至夜间抽痛。
四、如何治疗?阶梯化策略是关键
1. 保守治疗(90%患者有效)
急性期:冰敷疼痛处(每日3次,每次15分钟)+ 减少负重活动;
拉伸训练:足底滚水瓶或网球,每次5分钟,每日2次14;牵拉脚趾(坐姿抓脚趾向后拉)和小腿(靠墙弓步),每次30秒,重复5组;
辅助工具:定制足弓支撑鞋垫,分散压力。
2.医疗干预
物理治疗:冲击波(促进筋膜修复)、超声波(缓解炎症);
药物:非甾体抗炎药(如布洛芬)或局部封闭注射(慎用,每年≤2次);
手术:仅用于保守治疗1年无效者,如开放手术和关节镜微创足底筋膜松解术。
图2. 足底筋膜松解并切除跟骨骨刺病例
五、预防胜于治疗:4个核心措施
选对鞋子:避雷:高跟鞋(>3cm)、硬底鞋;优选:足弓支撑强、缓冲好的运动鞋(鞋头宽松,鞋跟微硬)。
控制体重:减轻足底负荷。
科学运动:避免突然增加跑量;运动后拉伸小腿(靠墙弓步)和足底(踩球滚动)。
日常保护:久站者间歇休息,用热水泡脚放松;扁平足者穿戴矫形鞋垫矫正力线。
小贴士:足底筋膜炎虽顽固,但80%患者通过3–6个月规范治疗可康复。若晨起第一步痛持续2周以上,尽早骨科就诊(李章华/廖文专家门诊:每周周一、三、五、日上午),避免发展为慢性疼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