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创技术破解“步步钻心”之痛——武汉市第三医院开展关节镜下足底筋膜炎治疗
供稿:本站编辑 发布时间:2025-08-04 浏览量:135次

一、晨起第一步,疼痛如针扎——一位患者的求医之路

50岁的吴先生(化名)是武汉一名物流从业者,近1个月来饱受“左足跟刺痛”折磨。每天清晨下床的第一步,都像“踩在刀尖上”,站立超过半小时就疼痛难忍。他曾尝试热敷、止痛药等自救方式,但收效甚微。随着症状加重,他甚至无法完成日常工作,生活陷入困境。

在武汉市第三医院光谷院区脊柱创伤外科就诊,李章华主任医师通过详细查体发现:吴先生左足跟内侧可触及质硬包块,压痛剧烈,结合影像学检查确诊为“左侧足底筋膜炎伴跟骨骨刺”。李主任解释:“这类患者常因足底筋膜反复劳损引发无菌性炎症,骨刺实为长期牵拉导致的代偿性增生,并非疼痛主因。”

二、关节镜微创手术:2个小孔解决顽疾

针对吴先生保守治疗无效的情况,李章华团队决定采用关节镜下微创足底筋膜松解术+跟骨骨刺切除术:

1.精准定位:在足底开2个5mm切口,置入关节镜探头,实时显示筋膜及骨刺状态。

2.选择性松解:仅切断内侧1/3挛缩筋膜,保留50%以上健康组织维持足弓稳定性。

3.骨刺清理:磨除刺激周围软组织的骨赘,消除机械性压迫。

手术历时40分钟,出血量不足10ml。术后24小时,张先生即可在保护下行走,两周后完全负重,足跟痛从术前的8分(满分10分)降至2分以下。

李章华强调:“微创核心在于‘精准干预’——只处理病变组织,最大限度保护正常结构。相比传统开放手术6周的恢复期,患者3天即可生活自理。”

三、足底筋膜炎:沉默的“行走杀手”

这种疾病正困扰全球10%人群,且呈现三大特征:

“晨痛夜重”:静止后起步剧痛,久站后复发(因筋膜夜间挛缩、日间牵拉)。

高危人群:肥胖者(BMI>30)、运动过量者(如每日暴走1万步)、中老年群体。

认知误区:60%患者误将骨刺视作“病根”,盲目追求骨刺切除,实则需以筋膜修复为核心。

四、治疗策略升级:从“封闭止痛”到“微创根治”

据统计数据,90%患者可通过非手术疗法缓解,但仍有10%需手术干预:

五、专家呼吁:预防比治疗更重要

针对日益高发的足部疾病,李章华团队提出三级预防策略:

1.基础防护:选择鞋跟2-3cm、足弓支撑强的运动鞋,避免赤足或硬底鞋。BMI超重者减重5%-10%,可降低足底负荷30%。

2.科学运动:跑步族遵循“10%增量原则”(每周加量不超10%)。每日晨起前做足底抓毛巾训练(坐位用脚趾卷毛巾10次),增强筋膜弹性。

3.早诊早治:足跟痛超1个月需就医,避免拖成慢性损伤。

六、结语:微创理念引领足踝外科新时代​​

随着吴先生康复出院,显示武汉市第三医院开展足底筋膜炎的微创手术取得了巨大成功。正如李章华主任医师所言:“让患者在最小创伤下重获行走自由,是医疗进步的终极目标。”

小贴士:若您或家人出现晨起足跟痛,可扫码关注“武汉市第三医院”公众号,获取免费康复指导和就诊信息(坐诊时间:每周周一、周三、周五、周日上午廖文/李章华专家门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