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医生建议给孩子做胃镜检查时,家长们通常会有各种担心:“这么小的孩子,管子插进胃里会不会很痛苦?是不是很危险?”其实,现代儿童胃镜技术已经比较成熟了。这支能深入孩子消化道的“小侦探”,是儿科医生解开儿童腹痛、呕吐、便血等谜团的关键利器。
一、 原理揭秘:会发光的“消化道探险家”
想象一支比铅笔还纤细的软管,顶端自带微型探照灯和高清摄像头,顺着孩子的食道温柔滑入,实时传回胃和十二指肠内部的影像——这就是电子胃镜。
1.核心构造:
(1)镜体:柔软可弯曲的细长管道,直径根据儿童年龄精准设计(新生儿专用镜仅5mm,约吸管粗细;青少年镜约9mm)。
(2)成像系统:前端高清摄像头与强冷光源结合,将消化道内壁的图像放大数十倍,实时显示在屏幕上,连细微充血、糜烂都清晰可见。
(3)工作通道:镜身内的微型管道,可伸入活检钳(取芝麻粒大小的组织)、细胞刷(刷取细胞)、止血夹、套扎器等工具。
(4)注气/注水通道:注入气体撑开皱褶便于观察,注水冲洗视野或出血点。
(5)吸引装置:吸除腔内黏液或液体。
2.如何进入?
(1)经口进入:最常见方式,镜子经口腔、咽部进入食道。
(2)经鼻进入(超细径胃镜):对咽喉刺激更小,尤其适合不耐受经口的低龄儿或敏感儿童(需医院具备相关设备)。
3.全程无痛保障:
(1)静脉麻醉(无痛胃镜):麻醉医生精准给药,孩子进入短暂、舒适的睡眠状态,无记忆、无痛苦。全程监测生命体征。
(2)镇静/局部麻醉:仅适用于少数能高度配合的大龄儿童(≥12岁),口咽部喷雾麻药减轻恶心感,静脉给予镇静药物放松。
二、 何时需要请出“小侦探”?
小儿胃镜绝非随意为之,当孩子出现以下“消化道警报”时,它便是明确诊断或紧急治疗的“金钥匙”:
(一) 揪出病因(诊断侦察)
1.反复/持续腹痛:尤其上腹痛、脐周痛,影响进食、睡眠、学习,常规治疗无效。
2.顽固性呕吐:
(1)婴儿频繁喷射性呕吐(警惕肥厚性幽门狭窄)。
(2)各年龄层反复呕吐,尤其含胆汁(黄绿色)或咖啡渣样物(提示出血)。
3.消化道出血:
(1)呕血:呕吐鲜红色血或咖啡渣样物。
(2)黑便(柏油样便):提示上消化道出血。
(3)反复便潜血阳性:不明原因贫血的溯源。
4.吞咽困难/疼痛:进食哽咽、拒食固体、咽下疼痛(警惕食道炎、狭窄、异物)。
5.严重反酸烧心:常规抑酸药效果不佳,评估食道损伤程度(如反流性食管炎)。
6.不明原因营养不良/生长迟缓:排查吸收障碍、慢性炎症(如乳糜泻、克罗恩病)。
7.可疑炎症性肠病(IBD):评估胃、十二指肠是否受累,取活检确诊。
8.可疑上消化道异物:明确异物位置、性质、是否嵌顿(部分可直接取出)。
9.评估已知疾病:如食道静脉曲张程度(肝病患儿)、术后吻合口情况(如食道闭锁术后)。
(二) 直接出手(治疗能手)
1.紧急止血:
(1)喷洒止血药、注射止血剂。
(2)电凝止血、氩气刀止血。
(3)钛夹夹闭出血血管(如溃疡出血、贲门撕裂)。
2.异物取出:用网篮、抓钳、圈套器等安全取出误吞的硬币、纽扣电池、磁力珠、别针、枣核等。
3.扩张狭窄:对食道、幽门、吻合口良性狭窄进行球囊扩张。
4.放置营养管:经胃镜引导放置鼻空肠营养管或经皮胃造瘘管(PEG)。
5.胃底静脉曲张套扎/硬化:预防或治疗肝硬化患儿致命性大出血。
6.息肉切除:切除小的胃或十二指肠息肉。
三、 何时需按下暂停键?——禁忌与慎用情形
尽管胃镜是利器,但安全第一。以下情况需谨慎评估或暂缓:
(一)绝对禁忌症:
1.心肺功能极不稳定:如未控制的严重心衰、呼衰、近期心梗、严重心律失常。
2.疑似消化道穿孔:胃镜注气可能加重穿孔。
3.急性重症爆发性炎症:如暴发性结肠炎、中毒性巨结肠(风险极高)。
4.无法纠正的严重凝血障碍:活检或治疗有大出血风险。
5.颈部或脊柱严重不稳:操作中需避免颈部过度活动。
(二)相对禁忌/需充分准备评估:
1.近期上消化道大出血伴休克:需先稳定生命体征。
2.已知或可疑食道巨大憩室:穿孔风险增加。
3.严重上气道梗阻:可能影响进镜或通气。
4.巨大胸主动脉瘤:操作需极度轻柔。
5.不配合且无法安全麻醉:需麻醉科会诊评估。
6.急性上呼吸道感染伴高热/严重咳嗽:增加麻醉风险,建议好转后进行。
7.空腹时间不足:胃内食物残渣影响观察且增加呕吐误吸风险。
四、安心之旅:术前准备与术后呵护要点
充分的准备与细致的护理是安全舒适检查的基石:
(一) 术前准备
1.严格空腹:确保胃排空,防止呕吐误吸。
固体食物/牛奶/配方奶:禁食6-8小时。
母乳:禁食4小时。
清饮料(清水、糖水):禁饮2小时。
(具体时间严格遵医嘱,早产儿、糖尿病患儿等可能有特殊要求)
2.病情沟通:详告医生孩子病史、过敏史(尤其麻药)、用药史(特别是抗凝药如华法林、氯吡格雷、阿司匹林,需提前停药安排)。
3.物品准备:携带病历、检查单、安抚物(玩偶、小毯子)。穿着宽松易解开的衣物。
(二) 术中配合
1.家长签署知情同意书(医生会解释风险获益)。
2.麻醉师评估并实施麻醉。
3.操作通常10-30分钟完成,家长在等候区等待。
(三) 术后护理
1.麻醉苏醒监护:孩子于复苏室观察,直至完全清醒、生命体征平稳。可能出现短暂哭闹、嗜睡。
2.继续禁食禁水:
单纯检查未取活检/治疗:清醒后1-2小时可试饮少量温水,无呕吐可逐渐过渡流食(如米汤)→半流食(粥、烂面)。
取了活检或进行治疗:通常需延长禁食时间(如术后4-6小时开始饮水),具体遵医嘱。
3.观察不适反应:
咽喉不适:最常见(因镜体经过),可少量含服凉水(大孩),通常1-2天缓解。
腹胀/轻微腹痛:检查时注气所致,可轻柔按摩腹部或散步排气。
呕吐:偶见,多为一过性。频繁呕吐需报告。
出血:取活检后大便可能带少量暗红血,正常。如呕鲜血、大量便血、持续腹痛加剧立即就医!
4.活动与休息:当天避免剧烈运动、骑车。取活检或治疗后建议休息1-2天。
5.报告与复诊:内镜报告通常当天可取,活检病理报告需数日。按医嘱复诊解读结果。
五、 家长最关心的疑问解答
Q:胃镜会戳伤孩子的食道或胃吗?
A:在经验丰富的儿科内镜医生操作下,使用儿童专用纤细胃镜,风险极低。粘膜轻微擦伤可能引起短暂不适,严重穿孔等并发症极其罕见。
Q:全麻会影响孩子大脑发育吗?
A:目前权威研究证实,单次、短时间(<1小时)的全麻对儿童智力发育无不良影响。麻醉药物代谢快,儿童专用方案安全成熟。
Q:孩子喉咙痛/肚子胀怎么办?
A:喉咙轻微痛(1-2天)和腹胀(数小时)是最常见且暂时的反应。可少量多次喝凉水(喉咙),轻柔按摩腹部或散步(腹胀)。若剧烈疼痛、持续加重或发热,需就医。
Q:做胃镜能查出所有肚子痛的原因吗?
A:胃镜主要观察上消化道(食道、胃、十二指肠)。对于下消化道(小肠、结肠)问题或功能性腹痛,可能需要其他检查(如肠镜、超声、粪便检测)辅助诊断。
小儿胃镜检查是现代儿科消化疾病诊治的核心技术。当孩子消化道发出求救信号,这支深入体内的“荧光小侦探”能拨开迷雾,为精准治疗指明方向。在专业团队护航和家长的充分配合下,孩子能在安全无痛中完成这段特殊的“消化道旅程”。
每一次细致的探查,都是对稚嫩胃肠的温柔对话。小儿胃镜如同一位精准的翻译官,将身体深处的讯息转化为治愈的密码。当谜团解开,孩子的笑容重新绽放,那些被科学照亮的隐秘角落,便成了健康版图上最坚实的基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