腿纹不对称就是先天性髋关节脱位吗?
供稿:本站编辑 发布时间:2025-09-05 浏览量:41次

随着科学育儿观念的深入人心,新一批的带娃人带起宝宝来也越来越顺手,同时在高科技及网络信息全面化的双重加持下,带娃“升级打怪”的日子似乎也不是那么难了,经常有焦虑的家长带着宝宝到医院找医生进行体检:医生,我家宝宝的左右大腿皮纹不对称,走路摇摇晃晃的,我在网上查了是不是先天性髋关节脱位?腿纹不对称就一定是先天性髋关节脱位吗?

发育性髋关节发育不良(DDH)也叫先天性髋关节脱位,是描述婴儿及儿童期先天性或发育性髋关节解剖结构异常的统称,先天性髋关节脱位是指患儿出生时或者发育过程中髋臼变浅或股骨头脱出髋臼之外的现象。

髋关节发育不良都有哪些表现?不同年龄阶段临床表现不同,有一部分髋关节发育不良的新生儿从出生到整个新生儿时期都可以没有任何的临床表现。婴儿期主要表现为臀纹不对称,会阴部增宽,髋关节屈曲外展受限,肢体不等长(单侧);双侧髋关节发育不良的幼儿及儿童期的症状常表现为臀部增宽、走路较晚、步态异常等,比如开始走路时步态不稳呈蹒跚、摇摆或摇动步故态,甚至跛行(单侧);双侧者为鸭行步态。还可导致肢体不等长,躯干呈代偿性侧弯。

如何早期发现髋关节发育不良?

从流行及遗传学角度分析:以女孩和第一胎为多见,有20%左右的患儿有家族史,其中臀位出生者的患病风险是头位出生者的10倍。在一些有特殊习俗的地区,比如拉直新生儿的腿部并用绳子捆绑,该病的发生率更高。该病在新生儿期病理改变最轻,易于矫正;在出生第1年骨盆发育得很快,尤其是在新生儿期更快,如果能够得到早期的诊断和治疗,其中大部分的病例髋关节能够完全恢复到正常水平。如果不及时发现和诊治,不但会影响儿童和青少年时期的生长发育,也可能使患儿成年后在较早期出现髋关节骨性关节炎,从而影响今后的生活质量。

如何才能做到早发现和早治疗?

首先,需要明确的是,对于有高危因素的新生儿,必须通过体格检查及一些影像学检查来明确诊断。超声检查是一种无创、无辐射的检查方式,在新生儿期就可以进行检查,能够实现早发现、早治疗的目标,一般不适用于1岁以上患儿。因受限于股骨头骨化中心的出现时间,X线片一般适用于超过4-6个月龄的患儿。因此,新生儿髋关节检查(体格检查+超声检查)作为新生儿筛查项目,加强对高危人群的管理和随访,并随访至2岁(可正常行走)后,以便做到早诊断、早干预。

其次,对于髋关节发育不良大多采用保守治疗。通常采用体位刺激的方法将股骨头保持在髋臼中心,最常选择的是吊带挽具固定。吊带挽具是让宝宝的两条腿保持弯曲,像青蛙后腿一样(双髋屈曲外展位),使股骨头滑入髋臼,将宝宝的髋关节纠正到正常的位置,然后利用髋关节生长发育的规律使患侧髋关节复原。所以早期的预防和治疗是尤为重要的。吊带要尽量24小时穿戴,洗澡的时候可以脱下,洗完再给宝宝戴上。另外,家长最好不要自己调节吊带,如果调整得角度不好,会失去治疗效果。

对于已经出现髋关节半脱位,甚至是完全脱位者,则需要采取外科手术治疗。

因此,在新生儿早期如果发现宝宝腿纹不对称、双下肢不等长、外展受限等一些可疑髋关节发育不良的表现,即可通过影像学的检查方式来判断,该方法比其他检查方法更为准确。一般来说,对于4-6个月以内的婴儿大多采取超声检查的方式。超声可以看到关节内的骨性结构、软骨和软组织结构,价格低廉,易于配合。4-6个月之后,因骨化中心的出现,X线片的结果准确度更高。

髋关节发育不良是一种发育性疾病,随着年龄的增长,治疗逐渐变得困难,早发现、早治疗可以明显改善预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