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崴脚”半年不见好,也许变成慢性伤
供稿:本站编辑 发布时间:2025-09-22 浏览量:94次

很多人都经历过脚踝扭伤,例如:走路踩空、跑步崴脚、打球时突然翻船…当下肿胀、疼痛,休息几周后似乎好转。但有些人会发现,明明扭伤已经过去半年甚至更久只要一活动,脚踝仍然隐隐作痛。这是因为没养好吗?还是落下了“后遗症”呢?今天我们就来聊聊其中的原因。

半年后还痛,可能是这些原因在作崇?

1.韧带没有完全恢复

扭伤的本质,往往是踝关节外侧韧带损伤。轻则拉伤,重则部分甚至完全断裂。韧带属于纤维组织,修复速度比肌肉慢,可能需要3-6个月甚至更长时间。如果恢复期内活动过度,就可能出现反复拉伤,导致“久伤不愈”。

2.关节软骨或关节囊损伤

有些人当时拍片没问题,但其实软骨、关节囊可能受到损伤。软骨一旦损伤,自我修复能力很差。活动时的摩擦,会让脚踝产生持续的酸痛。

3.踝关节不稳定

长期韧带松弛,导致踝关节支撑力下降。表现为一运动就酸痛发虚、容易再次崴脚。这也是为什么很多运动员扭伤后,反复出现“老毛病”。

4.疤痕黏连&慢性炎症

组织修复后,可能遗留纤维化、黏连。这些变化让关节在活动牵扯不适,就像关节里卡了一根小绳子,活动范围受限。

5.肌肉力量不足

受伤后大家往往“能不动就不动”。结果导致小腿外侧腓骨肌群、踝周围肌肉力量下降。没有了肌肉的稳定支持,关节负荷更大,轻微运动也可能带来不适。

那么我们如何科学处理崴脚后仍然还痛呢?

如果你已经扭伤半年以上,仍有明显疼痛,建议不要“硬撑”,而是科学应对:首先我们需要再次评估崴脚的情况,最好做MRI或超声检查,明确是否有韧带未愈合、软骨损伤等问题。其次可以进行康复训练,做到循序渐进,方法如下:

1.踝泵训练:

通过踝关节的主动运动,促进下肢血液循环,帮助消除肿胀。患者躺在床上,下肢伸展,大腿放松,缓缓勾起脚尖,在无痛感或微微疼痛的范围内,尽力使脚尖朝向自己,至最大限度时保持3-5秒,然后脚尖缓缓下压,至最大限度时保持3-5秒,然后放松。

2.脚底刺激按摩:

利用按摩球等工具刺激脚底,缓解肌肉僵硬和疼痛。按摩球滚脚底会找到痛点,先大面积滚一滚,再重点滚痛点,每天滚5分钟,一段时间你的脚踝疼痛会有所缓解。

3.脚踝抗阻训练:

脚踝扭伤后,脚踝的肌肉链会相对萎缩一些,变得薄弱,稳定性也会变差很多。我们需要把脚踝周围的肌肉力量加强,康复脚踝扭伤后遗症。通过练习脚踝四个动作模式(前屈、背伸、内翻外翻)抗阻训练加强脚踝周围的肌肉力量,提高关节稳定性。

4.脚踝平衡性练习:增加踝关节的稳定性和灵活性,预防再次受伤。

通过逐步恢复运动,先从快走、游泳等低冲击运动开始,逐渐过渡到跑跳。运动时佩戴护踝,尤其是打球、跑步等高风险活动中。如果这些保守训练效果不佳,可以考虑物理治疗、关节松动、冲击波等专业康复手段。“扭伤不是小事,养好并不等于痊愈”,

半年后仍然隐痛,往往说明脚踝还没有完全恢复。忽视它,不仅影响运动表现,还可能导致反复扭伤,甚至早期关节退变。所以,如果你或身边人有类似困扰,别再拖了!科学康复+专业评估,才是走出“反复扭伤”的关键,咨询电话:027-653999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