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生!快救救我爸!他疼得快撑不住了!" 凌晨两点,武汉市第三医院疝与腹壁外科的急诊铃骤然响起。一位50岁上下的大叔推着轮椅冲进病房,车上 87 岁的老人蜷曲着身体,右手死死按压右下腹部,冷汗浸透的额发黏在苍白如纸的脸上,每道皱纹里都渗出细密的汗珠。"他平时身体硬朗,每天两包烟、喝点小酒,前几天感冒后一直便秘,刚才上厕所突然腹部绞痛,直接疼晕过去了!" 大叔攥着医生白大褂的手指微微颤抖,声音里满是焦虑。
接诊的刘医生将手掌覆上老李右下腹部,指尖触及一个坚硬如石的肿物,稍一施压,老李便疼得弓起身子。结合他既往的疝病史,以及频繁呕吐、高热不退的症状,刘医生神色凝重:"很可能是腹股沟嵌顿疝,肠管缺血坏死的风险极大。"
话音未落,刘医生已快速在检查单上写下:"立即行 CT 平扫,启动急诊手术流程!" 转身看向面色苍白的李大叔,语气凝重地解释:"这就像用橡皮筋紧紧勒住气球,疝环卡住脱出的肠管,导致血液无法正常流通。要是超过 6 小时,肠管就会缺血坏死。一旦肠管破裂,引发弥漫性腹膜炎,随时会危及生命!"CT 影像印证了刘医生的判断:老李疝囊内的回肠已出现缺血性水肿,部分组织坏死。手术团队迅速响应,半小时内将老李送入手术室。术中,医生精准松解嵌顿肠管,仔细检查发现一段发黑坏死的肠管,无奈之下实施小肠切除术,并完成疝修补。幸运的是,手术及时,否则再延误 1 小时,老李极有可能因感染性休克失去生命。
李大叔红着眼眶,声音哽咽:"早知道会这么严重,说什么也得早点手术。家里人总说这 ' 小肠气 ' 是小毛病,老爷子身子骨硬朗,抽烟喝酒打牌样样不落下,每年体检也没大问题,就没当回事。哪成想,小毛病拖成大麻烦,切了肠子才捡回条命,真是遭老罪了!"
澄清疝气常见误区:这些错误观念需警惕!
误区 1:“疝气不痛就无需治疗”
这是典型认知误区!即便疝气暂时未引发疼痛,腹壁薄弱区域仍会随时间持续扩大,疝内容物反复进出疝环产生摩擦,嵌顿风险呈逐年递增趋势。临床数据表明,病程超过 5 年的疝气患者,嵌顿发生率超 20% ,严重时可危及生命。
误区 2:“嵌顿后用手硬推就能复位”
大错特错!当疝发生嵌顿后,强行用手挤压推揉包块,就像试图把膨胀的气球硬塞进窄口瓶,不仅无法成功复位,还极有可能造成肠管破裂、穿孔,导致病情急剧恶化。正确应对方式是:立刻停止活动,保持平卧放松状态。若静置一段时间后,包块仍无法自行回纳,必须争分夺秒前往医院就诊,切莫延误治疗时机。
误区 3:“老年人身体差,手术风险高,不如保守治疗”
这一观点存在认知偏差!嵌顿疝若未及时处理,极易引发肠坏死、感染性休克等致命并发症,其风险远高于规范手术操作。当前,疝气手术技术已高度成熟,特别是腹腔镜微创手术,凭借创伤小、恢复快的优势,显著降低了手术对患者身体的负担。临床数据表明,即便面对高龄患者,只要将高血压、糖尿病等基础疾病控制在稳定范围内,手术安全性便能得到有效保障,术后康复效果同样可观。
嵌顿疝堪称疝气病程中的 “红色警报” 阶段,当疝内容物被卡住无法回纳,短短数小时内,肠道缺血坏死、感染性休克等致命危机便会接踵而至。预防嵌顿疝需牢记三大原则:早期识别疝气征兆,避免剧烈咳嗽、便秘等腹压骤增行为,一旦发生嵌顿立即拨打急救电话。请始终铭记:在与嵌顿疝的赛跑中,每一秒的延误都可能让生命陷入绝境。唯有重视腹壁健康管理,掌握科学应对方法,才能为腹部筑起坚实的防护屏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