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的9月21日是世界阿尔茨海默病日,而整个9月也被确定为世界阿尔茨海默病月,今年2025年世界阿尔茨海默病月及日的主题是“早防早治,守护认知”。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 AD),常被通俗地称为“老年痴呆”,是一种主要发生于老年期的进行性神经退行性疾病,它并非正常的衰老现象,而是一种会严重影响脑功能的病理状态。随着我国社会老龄化程度加深,阿尔茨海默病已成为一个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
为什么要早?
早发现、早防治阿尔茨海默病,是应对这种疾病最关键的策略,不仅能有效延缓疾病进展,还能显著提升患者及其家庭的生活质量。其带来的核心价值是对患者本人延缓疾病进展:在轻度认知障碍阶段干预,部分患者可能不会发展为阿尔茨海默病,或认知功能获得改善。保留认知与生活功能,早期大脑仍有代偿能力,干预可最大限度保存记忆、思维和日常生活能力。提升生活质量与尊严,及早控制症状,有助于患者更长时间保持独立和生活尊严。除此之外,延缓病情发展能减少患者对他人照护的依赖,降低长期护理的经济和精神压力,能减轻家庭与社会的照护负担。
如何做到“早发现”与“早防治”?
一、留意细微变化,识别疾病的早期迹象及信号
1.记忆衰退,近事遗忘,频繁忘记近期发生的事,反复询问同一个问题。
2.以前会做的事情不会做了,能力下降,完成熟悉的任务出现困难,如做饭忘关火、算错账。
3.说话辞不达意,找不到合适的词语。
4.时间、地点分辨不清,在熟悉的地方迷路,搞不清时间或季节。
5.判断力减退
6.未能按时处理事务
7.把东西放错地方
8.情绪和行为转变,易怒或焦虑。
9.理解视觉和空间讯息出现困难
10.变得孤僻、冷漠、多疑。
切勿将这些迹象简单归咎于“老糊涂”,一旦出现多项上述症状,应及时前往医院的神经内科进行专业筛查。
二、早期采取综合防治措施
如果确诊或处于高风险状态,应在医生指导下采取综合干预。控制慢性病,严格管理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等,这些是明确的危险因素。坚持健康生活方式,遵循地中海饮食,每周保持至少150分钟的中等强度运动,保证充足睡眠。强化脑力与社交,持续学习新知识、参与益智游戏、维持丰富的社交活动,能有效刺激大脑。规范治疗,医生可能会根据病情使用药物、认知训练、音乐疗法等非药物干预。
面对阿尔茨海默病,我们并非无能为力。“早发现、早诊断、早干预” 是赢得这场与时间赛跑的关键,它意味着更好的生活质量、更轻的家庭负担和更多的主动权。